第578章 蠲免[第1頁/共4頁]
象晉商那樣將銀子埋於地窖,徽商大肆構築園林,窮奢極侈,於朝廷無分點好處,於百姓亦無涓滴好處,既倒黴於銀錢的暢通,亦倒黴於促進貿易的生長,反而引發百姓的仇視,應景的時候,起首遭難的便是他們。
貞武掃了四人一眼,接著道:“朕也不竭澤為漁,著天津鹽商輸捐一百二十萬兩,揚州鹽商輸捐二百萬兩。”微微一頓,他又道:“朝廷實在並不缺錢,為甚麼要鹽商輸捐?此舉意在倡導販子的民風,現在商貿昌隆,有錢的販子日趨增加,朝廷必須著意指導他們樂善好施,賑荒救災、鋪路架橋,幫助貧苦、改良民生。
張鵬翮倒是低著頭用心機忖著貞武的企圖,底子就冇留意到施世綸乞助的眼色,這幾年朝廷的歲入是年年增加,可謂充足,貞武的內帑保守一點估計也在三千萬兩以上,賑災底子就毫不吃力,他何故要向鹽商輸捐?並且數額還如此龐大,莫非是對鹽政有設法?
朕在這裡替‘四大恒’表態’輸捐一百萬兩,大清遠洋貿易船隊輸捐六十萬兩,上海沙船協會輸捐二十萬兩,廣州萬利隆茶行輸捐二十萬兩。”
張鵬翮善於經濟之道,又任過戶部尚書,一下就聽出了貞武這個在京報上登載商家字號的妙處,京報但是天下刊發,在京報登載商號、字號,無異於在全部大清打出招牌,一些有氣力的商會、商號絕對會趨之若騖,此次賑災,朝廷能夠一個大子兒都不要花,這主子,可真是生財有道!這四家商號純粹就是拋磚引玉,麵且無形中將代價也定了下來。
聽的貞武言明著鹽商輸捐竟是包含這麼層意義,張鵬翮幾人都不由暗鬆了口氣,倡導慈悲也是樁大功德,固然輸捐的數量仍有點大,大不了又打貞武即位改元的幌子,這些藉口,不消教他們也曉得。
見三人分歧反對,貞武端起茶盅啜了口茶,略一沉吟,才緩緩說道:“鹽商之以是钜富,既得利於鹽政,又得益於犯警之舉,你們皆曾曆任處所要務,你們撫心想想,也幫朕算算這筆帳,循規蹈矩之鹽商,要幾代人才氣如此大富?若不夾帶私鹽,他們能如此钜富?不法所得,輸捐乃理所該當,如果善財難捨,朕不介懷查查他們的家底。”
王項齡亦是猜到貞武有改革鹽政的動機,也跟著說道:“稟皇上,除了正賦以外鹽稅乃是朝廷的最大支出,每年的稅額都在四百萬兩以上,冒然課以钜額輸捐,恐引發鹽政混亂,望皇上慎慮。”
這事,幾人都是心知肚明,貞武客歲即位,本年改元,一眾處所官員哪有如此不開眼的,天然都是報喜不報憂,不確證災情,誰也不會去觸這個黴頭的,稍一考慮,張鵬翮才沉吟著道:“回皇上,報災乃是大事,冇有確證,誰也不敢妄報,本年又恰逢皇上改元,普通小災,官員皆不會上報,以防擾了皇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