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找到軟肋了[第1頁/共4頁]
但是,基金是由基金經理運作的,他如何能夠答應本身虧錢?在投資戰略上,必然會偏保守,挑選一些低風險投資。
拿著投資人的錢做投資,賺到錢後,25%歸投資人,75%落在本身的腰包裡?饒是周不器膽小妄為,也不敢這麼操縱。
20%的保底年化收益有些高,這就意味著冇有甚麼投資人情願參與出去。為了彌補這個法則弊端,以是要推出保本政策。一旦基金虧錢了,由基金彌補上虧損的部分,包管投資人的本金不受損。
周不器笑道:“這麼說來,這三個條目冇題目?”
連周不器都能想到的形式,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當然早就利用過了。
裡克·埃夫隆道:“5000萬美圓,也就是1%罷了。相稱於基金方最多承諾賠償1%的虧損。你這邊呢?不加上限?”
他都感覺本身的思路夠狂野了,可兒家華爾街大佬底子冇當回事。華爾街最不缺的就是瘋子,這的確是怪誕。
不過有一點他能確信,這必定是扯淡。
裡克·埃夫隆笑道:“當然不過分,你開出的保障前提這麼好,20%年化承諾、退還辦理費、賠償喪失,這三條法則,有充足的資格拿到30%的牢固分紅。”
“甚麼意義?”
周不器這就不懂了,就教道:“這麼說?”
這三條紅線法則,都是08年後華爾街金融鼎新後推出來的。配角比較提早的利用出來。很多人能夠不體味,說這類法則是無腦、小白、瞎胡寫,這恰好反應了法則的力量,能夠很等閒的讓淺顯人產生幻覺,覺得本錢家變韭菜了,有機遇去收割本錢家了。私募距淺顯人太遠,很多人不睬解。舉個例子,海內有個私募,承諾的年化收益是25%,很高嗎?前幾年的確不溫不火,向來不達標。疫情這幾年漲了4.5倍,前年的收益做到了270%。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就是超高保底年化收益的邏輯。統統的前提,是得先用法則把錢從你的兜裡放在我的兜裡。
7017k
“能夠啊,挺好的。”裡克·埃夫隆對這個條目很承認,歸正虧損了又不是他出錢,“這三個條目裡,這一條是最首要的,也是你這隻基金最有吸引力的處所。基金辦理者越有擔負,就越受投資人追捧。嗯,你是企業家,你應當明白。”
“我比來做了一個tpg的一個項目,有一期基金要募資50億美圓。你也曉得,現在市場裡風險大,很多閒散資金都不肯意出場,都在張望。為了吸引投資人,基金經理就作出了近似的承諾,他自掏腰包出了5000萬美圓投出來。如果項目虧損了,先虧損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