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九章 燕雲光複(七)[第1頁/共4頁]
吳驥不住點頭,道:“他們是良將,但是,要從陝州安然撤退,也不是那麼輕易的。要曉得,陝州地形龐大,陣勢險要,門路崎嶇,不便雄師行動,西夏雄師要想安然撤回,不輕易啊。種家軍、姚家軍是不會放過他們的,會給他們製造不小的費事。”
“西夏攻占陝州以後,是他們打擊關中的最好良機。陝州陣勢高,俯瞰關中,如果從陝州出兵,能夠一舉而下關中。”吳驥眉頭不竭跳動,道:“這要遼國冇有敗北,大宋與遼國相持,戰事耐久不決。如許的話,對西夏最有好處。而眼下嘛,已經不成能了。大宋大破遼國,遼國精銳儘失,耶律洪基倉惶而逃,遼國幾近成了一座空城,燕雲光複期近,從燕雲之地打擊西夏的門路回到大宋手裡了。有了這條進軍線路,西夏完整透露在大宋的進犯之下,陝州已經不首要了,即便西夏把陝州和關中全數占據,於大局無益。”
這就培養了一種征象,那就是每當宋朝大肆進軍,勝利在望之際,傳來糧道被斷的動靜,不得不撤退。
為了此次攻宋,西夏是精銳儘出,連鐵鷂子都出動了,能夠設想西夏投入的兵力有多少,舉國之兵,十之八九在陝州。西夏海內空虛,如果吳驥的行動夠快的話,快速逼近西夏,出其不料,大肆打擊,在西夏的精銳撤回之前打進興慶府,那麼,西夏也就不複存在了。
“良機?”王韶微一覺奇特,眉頭一挑,問道:“此話何意?”
(未完待續)
前提就是要遼國拖住宋朝,不使傳統進軍線路回到宋朝手裡。不然的話,即便西夏把陝州和關中全數占據了,也是於事無補。因為從燕雲之地進軍的線路對宋朝最是無益,一是便於雄師行動,二是便於後勤運輸,不象陝州那樣老是因為地形龐大而給西夏斷了糧道。
說到這裡,吳驥停下來,微歎一口氣,道:“哎!我倒是但願西夏貪婪之心大起,不從陝州撤兵,而是進軍關中。那樣的話,西夏的精銳一時之間撤不返來,而我會儘快進逼西夏,攻城掠地,一舉而擊破西夏。那樣的話,我們就是一舉而安定了西夏,處理了這個大患。但是,我卻曉得,這是不成能的。李宗保和梁熙是良將,他們不會想不到這點。是以,我們要儘快出兵,與他們比比,看誰動手更快!”
吳驥的分解非常有事理,一針見血,說出了西夏的景象。對於西夏來講,數十年來,他們一心想獲得關中。關中,不但僅是敷裕之地,還是聞名的懦夫“出產地”,如果獲得關中,獲得八百裡秦川的話,會使得西夏的氣力暴增數倍,擺脫眼下這類窮得快瘋了的景象。
但是,這隻能是一種誇姣的慾望。固然吳驥很不想說,倒是不得不承認,李宗保和梁熙都是良將,不會看不到這類危局。他們必然會趁早撤兵,要在宋軍大肆打擊之前,回防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