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翰林畫院(上)[第1頁/共4頁]
要不要畫個武鬆在景陽崗痛飲十八碗的畫麵呢?或者孫二孃賣酒,另有人肉叉燒包……算了還是畫武鬆吧,楊逸臉上漸漸暴露了笑容,開端、沾墨、下筆,中間是小橋,嗯,這個跟清娘畫過,照搬;橋頭是翠竹,這個更好畫,我畫!我畫!再來一根,對了,再加幾根筍,有竹冇筍不象話,這個更簡樸,我畫,我畫……咦,這紙如何這麼小呢?天啊!冇紙了,我這酒家還冇畫呢?讓武鬆去哪兒喝酒?
可主考官不會去豐樂樓看畫呀!除非在豐樂樓請他一頓,不可,那處所菜寶貴了!
畫院環境非常清雅,廊舍亭閣掩映在鬆柏間,花圃上牡丹花正在開放,楊逸沿著迴廊往東一折,便見鬆柏下襬著很多小案,有十來個年青人正在作畫。
彆的,門生的身份也有等[級之分。普通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級。顛末每月的私試,每年的公試,品學兼優者順次上升。
“楊大學士可彆笑話咱家,咱家能做甚麼雅事兒,不過是來籌措些院裡的柴米油鹽,幫著打打雜,這行書作畫之事,咱家可一竅不通。”
等李唐再出來時,楊逸眼睛差點瞎了,一個十八九歲的年青人,玉帶紫袍,俶儻風雅,不是端王趙佶是誰。
俺家清娘還說了,畫畫是企圖,不是用手……嗯嗯,這一點楊大學士至今另有些迷含混糊,這不消手,俺腦海中想得再好,彆人也看不到呀?
“嗬嗬,公公不必驚奇,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我在繪畫方麵非常完善,現在閒來正想習畫,這不就想到公公您了,公公您這兒人才濟濟,這個忙您可得幫幫,必不忘公公您的好就是。”
活動公事的寺人叫李四喜,彆看這名字俗了點,倒是李憲家人,李憲在神宗朝顯赫一時,曾代替王韶做過熙河軍主帥,並且戰績還不錯。
李唐拿著兩幅畫,對上麵的考生說道:“此次參試的十六人中,隻要兩人的畫充分描畫出了‘竹鎖橋邊賣酒家’意境;而大多數人都把如何表現竹林橋邊的酒家作為畫麵重點,或遠景,或遠景,或熱烈,或清幽,不一是足;但實在,‘竹鎖橋邊賣酒家’這句詩的意境不在竹林,不在小橋,更不在酒家,而在於一個‘鎖’字,如何用筆墨把這個‘鎖’字表現出來,這纔是關頭。”
一問帶路的小吏,本來畫院明天正在開考招員;楊逸一聽,便來了興趣,和清娘好歹也學了好久,咱明天也考考,不怕丟醜,這最多隻能算是遊戲風塵。
“瞧您說的,楊大學士有甚麼叮嚀固然說,咱家能為您效力那但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豈敢推托?”
從這句詩看來,翠竹、小橋、酒家是詩句中所描畫的實體,隻要不傻,這誰都曉得。
翰林畫院在右掖門外,因其主如果用於培養宮廷畫師,是以由寺人活動公事,從這一點上說,翰林院實際上是屬於內侍省的部屬部分,和楊逸地點的學士院是兩碼事;但到目前為止,大師風俗上還將學士院稱為翰林院,而楊逸這個學士院主官也稱為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