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回 寧陵縣生擒陶榔兒,豫東營正法金德明[第1頁/共4頁]
安知麻叔謀已聽到風聲,反而不覺得然,還是我行我素,使得陶榔兒父子拐殺小孩,更是膽量大增,肆意妄為,已成本地禍害。家有小孩的老百姓,便拿麻叔謀的外號麻鬍子恐嚇小孩,時候長了傳播成了“麻猴子”。
“哦……多謝小公公。”
數日以後,殘害孩童的麻叔謀、陶榔兒、陶萬,被押赴法場,一概問斬,唯有連累此案的越國公楊素命懸一線。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寧陵縣周邊隔三差五丟小孩,也讓縣裡的官方傳言越來越多,再好的羊肉也壓不住人肉,麻叔謀吃人肉的事也傳了出來。
“司隸大夫裴蘊當場傳旨寧陵縣衙,率寧陵縣衙役、府兵,在全縣搜刮小兒死屍;朝廷派了大將軍來護兒正往豫東開河大營而來,要繳開河都護的兵權。”
“大事不好,陶榔兒父子被衛文升抓了。”
衛文升道:“喪失孩子浩繁,周邊必有屍首埋葬。先尋陶家四周,新奇翻動過的泥土。”
過了數日,麻叔謀、陶榔兒、陶萬均被押到都城問罪,案子證據確實,陶榔兒父子殘殺小童,已尋到屍首二十七具,陶榔兒招出麻叔謀袒護罪過,收受陶氏賄賂之事。麻叔謀又是楊素的得力乾將,天然官官相護,少不了供出楊素強征百姓的惡事。
吳楷心中一愣,想到陶榔兒比來成了麻叔謀的紅人兒,反到顧忌起來,說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這陶榔兒憑著一手蒸羊羔,已成了開河都護麻叔謀的老友,連卑職也敬讓三分呐。”
這少年不是彆人,乃是來護兒的小兒子,六子來整。來整人有八尺之高,身形矯捷,技藝高強,麵如銀盆,朗目雄光,內穿白袍,外罩軟鎧,擋出一劍,讓金德明退後兩步,二人比武六七個回合,金德明便被來整一個穿喉,刺中哽嗓,噴血斃亡。
寧陵縣衙門的差役、捕頭調集一起,統有裴蘊批示,直奔陶榔兒宅院,破門而入,二話不說,緝拿了陶氏父子,並張榜全縣尋覓遇害孩童。真可謂:
“吾皇萬歲,自開皇以來,臣奉侍兩朝君王,南征陳國,東討國蠹,北定突厥擾邊,西平漢王兵變。又修仁壽宮室,修建東都洛陽。半世兵馬,犒賞至極,今臣已老邁,風燭殘年,叩請陛下恩準,放臣高老致士,保養天年,以求善終。”
看了這道奏疏,未想到楊素主持營建東都,代理開挖運河,放縱麻叔謀等人橫征暴斂,導致百姓遭殃,是越看越氣。不由得把奏摺摔到龍書案上,義憤填膺之餘,偶見龍書案另有一份奏疏,署名楊素呈奏。
麻叔謀與來護兒偶遇豫東大營,麻叔謀曉得事情不妙,假惺惺抱拳言道:“開河都護麻叔謀見過來大將軍。”
衛文升道:“奉天承運,天子詔曰,自開河以來,寧陵縣連出命案,孩童失落,欽命工部、刑部聯手查案,沿途郡縣當奉旨刑事,抗旨不尊,當場撤職。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