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回: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3頁/共4頁]
“皇兄在上:啟信如見君麵,美娘自幼命薄,本是乞丐孤貧,皇兄認領之恩,四載何曾健忘。遠嫁他鄉光陰,隋主撫養教誨,方知天下興亡。四海本為一體,九州皆是皇圖,江陵彈丸之地,夾存隋陳之間,不如應允天意,舉國歸順大隋,則繁華不失,免遭受難。中原同一之日,功德刻記青史。”
“那就下棋解悶吧。”
隋文帝深深讚成,獨孤皇後說道:“美娘自從遠嫁大隋,伴隨晉王,不辭勞苦,這光複梁國,劃一收並孃家,必由美娘從中幫手促進。”
蕭珺問道:“孩兒如何招降,請父皇見教。”
蕭珺從劃子艙篷中望去,見大船的兵士紛繁落水,搏命掙紮,而幾艘劃子卻越走越遠,蕭珺喊道:“為何不如援救落水兵士?”
緊接著又有幾個兵艦駛來,衝向前麵兩艘大船,固然大船上有弓弩手放箭,但兵艦明顯是有備而來,難以反對。
張衡在行囊中,取出一副圍棋,丫環幫著擺好棋盤,蕭珺與張衡便對坐下棋。蕭珺先執黑子,張衡白子應對。
蕭珺、楊素一同回到朝中,來到寧安殿麵聖。隋文帝楊堅在京師早已等待多時,梁國歸屬與否,事關大隋同一方略。拜見了楊堅和獨孤皇後,隋文帝命宮人賜坐,四人圍坐商討此事,隋文帝問蕭珺道:“你父皇駕崩之時,皇室宗親決意如何?”
“樊子蓋。”
先皇遺言歸北邦,不忍亂世布衣傷。
擺佈有寺人籌辦了紙筆,蕭珺內心如敲鼓普通,坐在桌前,研墨潤筆,略加思考以後,便提筆謄寫:
隋文帝聽了蕭珺所言,已很有成竹在胸,對楊素說道:“愛卿此去,可測水文地形?”
讓楊素刹時感到,隋文帝楊堅已經決計討伐陳國,隋文帝曉得楊素猜出了本身心機,微微一笑,命人取來一卷書紙,遞與楊素說道:“愛卿貶職之時,給朕進獻的伐陳方略,朕已細看,略做講明。朕命你到巴東以後,遵循講明,速做訂正,不得擔擱。”
看著楊素分開寧安殿,蕭珺不知為何讓楊素打造戰船,便問道:“父皇調派楊素赴巴東郡打造戰船,莫不是要討伐梁國?”
大船的船舷被撞破,澎湃的江水立即倒灌入大船的底艙,梁國的這些兵艦戰船明顯是刻求一次勝利,等兵艦再調轉船頭,打擊力也就當然無存,以是專門針對王妃、大臣所坐的大船,劃子卻能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在江陵住了些光陰,梁國先帝蕭巋的國喪已畢,梁後主也順利即位,蕭珺便與八皇子蕭瑀、楊素、劉仁恩等人一同回朝。
又曰:
蕭珺道:“堯帝煞費苦心,卻不能教養好兒子,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