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回: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3頁/共4頁]
擺下如此大的場麵,倒是人去房空,使得楊廣怒上心頭,暗想莫非不請這老衲人就診不了江南不成,傳下口諭,返回行宮。
滾木礌石亂拋下,刀槍交叉血肉分。
這時隻聽屋外說道:“何勞將軍,妾妃可去。”恰是晉王妃蕭珺,蕭珺快步走進屋來,對楊廣說道:“宇文將軍所言有理,殿下不成失了耐煩。”
前文說過,江南各地僧侶皆以開釋,四百多座廟堂重燃香火,百姓不再造反,經商務農,祭奠禮佛,餬口重回當初。姑蘇叛逆兵也變得戰心悲觀,這讓反王沈玄懀心中焦炙,速命人往越州給反王盟主越王高聰明求援。
“王妃至誠,願同前去。”
一番廝殺,來護兒破南門,魚俱羅入北門,麥鐵杖進西門,守城義兵局勢已去。沈玄懀見官軍來勢凶悍,叛逆兵皆是本地百姓,各有長幼,求生心切,難以抵擋,隻得偷偷帶著侍衛放棄守城,出東門而逃。
蕭珺、宇文述走到近前,宇文述言道:“智顗大師,為何不辭而彆呀,晉王但是誠懇聘請啊。”
提起智顗的父親陳起祖,到讓智顗有些不測,便問道:“王妃如何曉得老衲的父親?”
蕭珺又說:“大師若無亡國之恨,又何必削髮爲僧?”
“老衲悉聽尊便。”
智顗大師臉sè稍有動容,彷彿喚起少年愁心之事。蕭珺近而說道:“既然是冥冥當中,因果循環,當年令尊膜拜蕭氏,今ri蕭氏膜拜大師。”
河間王楊弘、麥鐵杖、來護兒三路雄師兵臨姑蘇,已三麵合圍。姑蘇反王沈玄懀堅壁城門,連續數ri,死守不出。
幸有賢妻耐煩助,豈有藩王高文為?
君王之女變隋妃,忠臣以後化活佛。
楊廣這才略壓心頭肝火,說道:“也罷,本王臨時忍了。”對宇文述道:“蕭妃可去,你務必多帶侍戍衛駕,不得有誤。”
蕭珺大喜,把智顗請上車攆,本身又坐上另一副車攆,幾聲清脆馬鞭,一起返回建康行宮。真可謂:
一見智顗,楊廣躬身見禮:“弟子楊廣見過智顗大師。”
皇子專斷難成事,天公隻得助紅顏。
不等潘徽往下說,楊廣先說道:“再讓智顗大師同泰寺做法講經,此事天衣無縫。”
張衡去為智顗安排配房,不做細說。楊廣與蕭珺回到房中,楊廣言道:“愛妃使得甚麼神通,竟能喚動智顗老兒?”
蕭珺道:“弟子本是梁武帝玄孫女,昭明太子蕭統以後。論起來我與大師同為梁朝先人,且是君臣之義。”
話說追了半ri,天sè將晚,宇文述對蕭珺言道:“娘娘天sè將晚,還未追到智顗,莫非是乘船而去,我們追差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