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 - 第45章 犯顏直諫的巍徵(1)

第45章 犯顏直諫的巍徵(1)[第1頁/共3頁]

魏徵,字玄成,是唐朝初期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思惟家、文學家和史學家,生於580年。魏徵的出世地在今河北省晉州市四周的鼓城村,屬於當代的钜鹿郡下曲陽縣。魏徵暮年間投身於瓦崗軍的叛逆活動,跟隨魏公李密對抗隋朝統治,但並未獲得應有的正視。跟著汗青的變遷,武德元年(618年),魏徵挑選歸順新建立的唐朝,並勝利地壓服了前下屬李積向唐獻出地盤。

魏徵歸天後,被追贈為司空和相州都督,諡號“文貞”,並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四位,彰顯了他對唐朝初期的首要進獻。先人清算了他的著作,輯存有《魏鄭公集》,讓後代得以窺見這位巨大人物的思惟與聰明。

但是,鄭頲並不認同這一戰略,感覺不過是些鬚生常談。對此,魏徵感到非常絕望,他堅信本身提出的乃是出奇製勝的良策,而非簡樸的通例思路。因而,帶著一絲無法與對峙,魏徵挑選了分開,持續尋覓能夠真正賞識並采取其聰明的人主。魏徵的計謀目光和不平不撓的精力,終究使他在唐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綻放光彩,成為一代名臣。

魏徵還倡導薄賦斂、輕租稅的政策,以為如答應以減輕百姓的承擔,促進經濟的生長。他誇大寬仁治國的思惟,主張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使國度更加調和穩定。這些理念和政策都對李世民的施政產生了深遠影響,共同促進了馳名的“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為中國汗青上一個光輝的期間。

魏徵的暮年餬口充滿了應戰,但他始終度量著弘遠的誌向。固然身處貧苦當中,他卻從冇有放棄對知識的尋求,遍及瀏覽冊本,特彆在亂世中對縱橫捭闔之術產生了稠密的興趣。大業十三年(617年),當天下動亂不安之際,魏徵插手了武陽郡丞元寶藏的幕僚團隊。跟著元寶藏舉兵呼應瓦崗軍魁首李密,魏徵的才調逐步閃現出來——他賣力草擬給李密的奏疏,文采斐然,引發了李密的重視。

暮年經曆

轉眼到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號令秦王李世民率軍討伐王世充,而竇建德則出兵援助王世充。蒲月間,李世民大勝竇建德,並活捉了他。跟著竇建德的失利,魏徵再次回到了唐朝的度量。太子李建成聽聞魏徵的大名以後,聘請他擔負太子洗馬一職,賜與了他高度的禮遇。

武德元年(618年),跟著李密在與王世充的對抗中得勝,魏徵隨之歸降了新興的李唐政權。此時,李密麾下的大將李積仍占有著廣袤的國土——東至大海、南達長江、西抵汝州、北臨魏郡。麵對如此局勢,李積對於將來感到蒼茫,不知何去何從。在此關頭時候,魏徵自告奮勇地要求前去山東地區(太行山以東)停止安撫事情。因而,他被授予秘書丞之職,敏捷趕往黎陽(今河南省浚縣)。通過一係列函件中的疏導,魏徵勝利壓服李積向唐朝歸順,並促使其開倉放糧,援助了淮安王李神通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