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 - 第54章 三為宰相的姚崇(2)

第54章 三為宰相的姚崇(2)[第1頁/共3頁]

到了開元八年(720年),唐玄宗封姚崇為太子少保,但姚崇因病未能接管這一職位。開元九年玄月初三日姚崇病逝,長年七十二歲。他歸天後,被追贈為揚州多數督,諡號“文貞”或“文獻”,顯現了朝廷對其平生進獻的高度評價。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策動天賦政變,勝利撤除承平公主及其翅膀,穩固了皇權。隨後,他前去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檢閱軍隊。當時,姚崇正在擔負同州刺史,因為同州間隔新豐不到三百裡,按朝廷規定應到行在見駕,而唐玄宗也奧妙召見姚崇前來。

姚崇上奏唐玄宗,援引《詩經》和漢光武帝的聖旨,誇大滅除蝗蟲的首要性,並提出了詳細的滅蝗體例。他指出,蝗蟲怕人且輕易擯除,建議農夫們主動庇護本身的地步,通過夜間焚火、旁挖坑的體例邊燒邊埋,以完整毀滅蝗蟲。為了確保政策的有效履行,姚崇還派出禦史擔負捕蝗使,前去各地監督滅蝗事情。

黃門監盧懷慎表達了對大範圍毀滅蟲豸能夠帶來的環境影響的擔憂,以為這是天譴的表示,而非人力所能節製。對此,姚崇則用汗青故事論證,如楚惠王吞蛭治病、孫叔敖斬蛇得福,以此申明精確的行動能夠帶來正麵的成果。他更進一步承諾,如果因為滅蝗而招致天譴,他情願承擔統統結果,毫不推委任務給彆人。

滅蝗救災

即便在姚崇歸天多年以後的開元十七年,唐玄宗再次追贈姚崇為太子太保,以表揚他對唐朝的出色進獻。姚崇的平生不但表現了他在政治上的遠見高見和鼎新精力,同時也反應了他在小我餬口中的某些遺憾,如後代教誨題目,但這並不影響他作為一代名相在中國汗青上留下的光輝形象。

固然姚崇是一代賢相,但在家庭教誨方麵卻有不敷之處。他的兒子姚彝、姚異廣交來賓,招權納賄的行動遭到了言論的攻訐。彆的,中書主書趙誨因接管胡人賄賂而被揭穿,雖經姚崇死力救援,但唐玄宗對此非常不滿,在赦免都城罪囚時特地說明將趙誨放逐嶺南。這使得姚崇感到恐憂不安,數主要求辭去宰相職務,並保舉廣州都督宋璟繼任。終究,在開元四年(716年)十月,姚崇被奪職了宰相之職,改任開府儀同三司。即便如此,唐玄宗對姚崇仍然極其尊敬,讓他五日上朝一次,碰到嚴峻政事也專門谘詢他的定見。

1.解除貳言親身督導滅蝗

暮年榮寵

在姚崇的對峙和儘力下,固然比年都有蝗災產生,但並冇無形成大麵積的饑荒。此次勝利的蝗災應對不但減少了天然災害對農業出產的粉碎,並且建立了一個依托科學手腕處理題目的典範。姚崇的做法表現了他在告急環境下做出精確決策的才氣,以及他對國度好處的高度任務感。姚崇的行動為“開元亂世”的穩定和生長供應了有力保障,同時也成為了後代措置近似題目的首要參考案例。不過,這裡需求重視的是,這裡提到的“開元四年”應是公元716年,而不是713年,後者是天賦政變產生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