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 - 卷二第22章遂寧內外:唐德宗的統治策略(中)

卷二第22章遂寧內外:唐德宗的統治策略(中)[第1頁/共6頁]

涇師之變不但是唐德宗削藩政策的嚴峻波折,也透露了中心當局在措置處所權勢時的範圍性和龐大性。唐德宗本來但願通過削藩來穩固中心權威,但反而激起了更多處所權勢的抵擋。此次事情不但減弱了中心當局的節製力,還使得國度墮入了更大的混亂和動亂當中。從而能夠看出唐德宗在削藩過程中的艱钜處境及其決策帶來的結果。涇師之變不但間斷了他的削藩之戰,也使他不得不麵對更加龐大的局麵。固然有像李晟如許的忠臣奮力挽救局勢,但此次事件無疑對唐朝的政治穩定形成了嚴峻的打擊。

為了安寧西南邊疆,貞元十一年(795年)玄月,唐朝設立了雲南安撫使一職,由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兼任,並在南詔境內屯戍軍隊,這一行動加強了對該地區的辦理和防備。彆的,貞元十三年(797年),邠寧節度使楊朝晟在邊疆要地構築方渠、合道、木波三城,並在馬嶺(今甘肅環縣)築城,斥地了三百裡的新國土,顯著加強了邊疆防備才氣。

貞元十六年(800年):吐蕃打擊靈州時遭受失利,兵敗烏蘭橋。韋皋則順勢攻占了吐蕃末恭、顒二城,進一步擴大了唐朝的節製範圍。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年—802年):在維州之戰和渡瀘之役中,唐軍大破吐蕃軍十萬,活捉吐蕃大相論莽熱,並勝利招降了部分黑衣大食及康國軍隊,獲得了光輝的勝利。

貞元八年(792年):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芳州擊敗吐蕃,攻取黑水堡,加強了對西陲的節製。貞元九年(793年):李適命令邠寧慶副元帥渾瑊與靈鹽節度使杜希全等重修鹽州(今寧夏鹽池縣北)城,顛末兩年時候完工。此舉使得靈武、銀夏、河西地區稍安,吐蕃不敢深切。

礦稅的設立

大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與南詔構成了一支號稱二十萬的聯軍進犯蜀地。麵對這一威脅,唐德宗李適敏捷調派右神策都將李晟率四千神策軍、金吾大將軍曲環帶領由邠寧、隴右、範陽各鎮構成的五千兵士前去蜀地,與山南東、西道的唐軍結合抵當。唐軍在七盤和漂亮河外兩次大破蕃詔聯軍,範陽軍霸占新城、維州、茂州等地,聯軍因溫飽交煎,在崖穀中隕者達八九萬人。南詔國王異牟尋深感驚駭,遷都至苴咩城(今雲南大理),以避唐軍鋒芒。

固然隋至唐初對礦冶業不加乾與,開元十五年(722年),朝廷初次對伊陽五重山的銀錫資本征稅。到了唐德宗期間,戶部侍郎韓洄提出將銅鐵等天然資本收返國有,並由專門官員辦理,這項發起獲得了天子的支撐,標記取礦稅軌製的正式建立。

4. 士氣降落:頻繁的野生作動和猜忌導致官員士氣降落,很多人不敢大膽提出建議或停止創新,恐怕獲咎天子而遭貶謫。這類保守的態度停滯了國度的進步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