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舜禪位 南巡蒼梧[第2頁/共3頁]
帝舜瞥見大禹的功績越來越大,聲望越來越高,感覺將天子之位禪讓給大禹的機會成熟了。因而將眾大臣都召到朝堂上,宣佈道:“我要封禪泰山,然後南巡蒼梧。我已經向上天保舉了大禹作為我的擔當人,現在任命大禹為儲君,在我外巡期間代行天子之事,執掌國度大政。你等眾位大臣要儘力幫手大禹,辦好國度的事,辦好朝廷的事,勿負我厚望。”
大禹治水勝利,回朝以後,一向擔負大司徒之職,總理朝政,總領百官。士師皋陶,大司農後稷,另有伯益、勾股、九章劃一心幫手。大禹為國度,給百姓辦了很多大事、功德。除了劃九州,定貢賦,彆五服以外,還將天下八百諸侯分地區,編成部落聯盟,每五個諸侯為一伍,每十個為一什,每百個為一伯,設立一個伯侯。
東嶽泰山乃是中原第一山,為五嶽之首,暮年黃帝就曾經登泰山封禪,帝堯也到泰山來過,大禹治水時,與兄弟們也登臨過。
舜十多歲便被父母趕出了家門,來到了曆山開荒種田。他向四周村莊裡的百姓賒來了糧食種子、耕具,赤手創業。到春季收成以後,除了更加償還借來的種子和口糧以後,把剩下的糧食都送回了父母家中。
登上了泰山極,隨行的人擺好了祭台,帝舜沐浴換衣,淨手焚香。祭告曰:“虞舜本是一介村夫,蒙帝堯發於畎畝當中,委以重擔,又將天子之位禪讓與舜。又蒙眾位賢臣幫手,拱手而治。天下腐敗,萬民樂業,中原一體,遐邇歸王。
舜自從在朝以後,每隔五年,便到天下各地巡查一次。走到那裡便將本身的理念推行到那裡,所到之處,不管是諸侯還是百姓都被他的高貴風致和仁德所感化,社會1℃1℃1℃1℃,民風日新。
唯有大禹倉猝出班,向上施禮,道:“大禹不堪如此重擔,還請天子收回成命,將天下大任傳與帝之子義均。”
帝舜駕車來到了汾水岸邊,下車登船,沿著汾水,來到了風陵渡,進入了黃河,再逆流而下,過華山,再過三門峽,到砥柱石。過孟津,入濟水。來到當年開荒的曆山腳下,下船登車迤邐來到了東嶽泰山。
帝舜“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就是在器物之上畫出五種科罰的形狀,以起到預先鑒戒百姓的感化。用放逐代替肉刑,並且嚴懲那些屢教不改之徒。
在貢賦上,向富庶處所的諸侯多征貢賦,佈施給受災的處所。並且鼓勵百姓多開荒,多種田,嘉獎耕織,教誨百姓學習先進的耕耘技術。給貧乏種子的百姓分發種子。從而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充足,萬民樂業,社會生長進步。
帝舜一句,大禹承諾一句,帝舜叮囑完了,大禹道:“大禹感激天子的重托,深知任務嚴峻。想到此後的國度大事,真是如臨深淵,如履溥冰,膽戰心驚,還望天子早日返來,國度和百姓都需求你。”帝舜道:“你儘管辦好朝廷的事,辦好國度的事,不要問我甚麼時候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