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3頁/共5頁]
(未完待續)
“嗯?數百艘船隻自海上運兵……,約莫有多少人?”
皋如、皓進等大夫齊齊上前,揖禮道:“殿下此計,進退自如,臣等附和。”
“是,父王。我越國伐吳,機遇在於:1、吳王闔閭領兵在外,正與楚人和慶忌的兵馬膠葛;2、夫概分開禦兒城,坐鎮邗邑防備東夷,使我越國北進成為能夠;3、吳楚樹敵,天下諸侯各有所依,我越國若與吳開戰,便是楚國盟國,可交友一強國為友。
允常微微皺眉,目光一閃,向身邊看了一眼,在他身側,站了一個青年男人。此人身量苗條,皮膚黎黑,頎長的脖子如同蛇頸,眉毛疏朗,眼神鋒利,鷹鉤鼻子,身著一襲白袍,戴公子冠,拱手垂衣,正凝神聽著眾大夫議事。
掩餘目光一閃,已然有所貫穿,說道:“如果吳軍是以羅江楚軍為釣餌,其真正目標在我們,那麼我們便能夠擺出要救濟楚國的架式,大張旗鼓地出兵去羅江,半道竄改目標地,留少量人馬管束敵軍,大隊直撲魚阪或權邑,將計就計反奪其城寨,是如許嗎?”
“你們看。”慶忌指導著輿圖道:“西邊這裡是魚阪,東邊這裡是權邑,中間這條江是羅江,楚軍殘部就駐紮在這裡。南麵是郢都,北麵這個山口就是我們駐紮的那處城。如果我們出兵救濟羅江楚軍,而郢都出兵管束我們,再由魚阪和權邑的吳軍進犯我們的後路,我們就得腹背受敵,弄不好就得和這支楚軍一樣,落空城池險隘,流落於羅江一帶,等著子西來救。那樣,救人不得,反受其害,如何能夠出兵?”
“應當在六七千人以上,萬人以下。”
荊林不解何為“回馬槍”,但是慶忌的意義他已經明白了,不由鎮靜地讚道:“公子公然好計!他們想引我們中伏,這一下反要陷進我們的包抄圈了。有公子如此神機奇謀,此番伐吳複國,大事可期了。”
慶忌哈哈笑道:“王叔猜的不錯,不過留一起人馬守城,主力去取權邑或魚阪,其成果很能夠是得一城、失一城。‘那處城’位於權邑與魚阪之間,這個百津湖自我們有了帆、舵以後,又成了我們此後伐吳最為倚重的處所,以是不成草率棄了那處城而奪權邑或魚孤。我的意義是……冒充出兵援救羅江,隨即改道攻取魚阪,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