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圖謀天下[第1頁/共9頁]
慶忌笑了笑,目光明滅著說道:“稱霸於諸侯?齊桓晉文、秦穆楚莊,現在安在?稱霸一朝一世很了不起麼?如果那樣,寡人不如安份守己地在吳國納福,你我君臣繁華一世也就夠了,何必如此勞心戳力,廣納賢能?”
“剩下的錢,仍然采辦糧食。”
曆一世之功,便一統天下,這的確是可望而不成及的一個目標,但是孫武、範蠡等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才乾超群,胸懷弘願,在這個思惟開放,各種別緻的學說和政治假想比比皆是的年代,很輕易就接管一種石破天驚的新看法。何況,有武王勝利之例在先,而慶忌又是蒙天神喜愛,曾神遊天府仙國的一名君主,他們一旦接管了這個誌向,反倒比慶忌有著更大的信心。
官吏的考覈任命是由慶忌本身一手把握的,本著人儘其才、物儘其用的原則,同時又不傷害各國投效士子的熱忱,凡是趕來投效的士族後輩,慶忌顛末開端考覈以後多少都會委以一個職務,並且取了一個很新奇的稱呼,叫“試用期”,試用期內表示合格的留任,表示優良的汲引,不稱其職的奪職,如許一來誰也冇法非議,又剔除了濫竽充數的庸碌之士。
管理一國事件極其龐大,而範蠡和文種特彆善於管理政務、民生,這方麵恰好是掩餘、孫武這類自幼生於世族公卿人家的後輩比較完善的方麵,在他們的幫部下,相國孫武和大司徒掩餘把吳國打量的井井有條,各項事件已經上了軌道,吳國已經開端重新抖擻出了生機。
孫武將世人的結論簡樸地反覆了一遍,慶忌沉吟道:“楚國必置於最後,至於越國、東夷先取那裡……”
慶忌道:“這就是了,當今天下,衡量一個國度強大與否的首要標準,就是該國人丁的多寡。人丁浩繁,才氣包管各種作物的蒔植、包管有充沛的人丁退役納賦、包管國度農工商學各個方麵有可用之人,包管臨戰時有充沛的兵源。反過來,一個富國強國,國度安寧,百姓充足,嬰兒出世的纔多,必定居該國放心務農經商,從工退役的人家纔多,反過來也能證明該國的強大。”
欲固東南,必爭江漢;欲窺中原,必得淮泗。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力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遊,則國度必危。唯有江漢淮泗儘皆歸入吳國的權勢範圍,使得大江中下流聯為一體,加上江北的淮河道域連成一片,南北照應,這才氣構成大王所說的以大江流域權勢聯盟對抗黃河道域各國諸侯的目標。
文種點頭道:“不然,我覺得伐越不急於一時,爭奪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當務之急是強大本身。楚國的事也要先放一放,交際上,應卑弱矜持以遮其誌,交好秦國,靠近魯國,拉住楚國,結合宋衛靜觀天下之變,斂翼匿形以待發力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