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火槍與火炮[第1頁/共5頁]
“恰是,劉浩然所部穿著素淨,高低皆赤,伐鼓鳴樂而來,小的們遠遠地就聽到了,應當是吹笙之聲。(看章節請到)”
因為江寧火器局的產能幾近全耗損在長江艦隊的火炮上,陸軍用的火炮隻能擇優生長了,劉浩然為之破鈔了一番苦心。鷹炮,也就是汗青上所說的三磅炮,劉浩然感覺能力太小,並且重量也不輕;塞寇炮,也就是汗青上所說的九磅炮,重量又稍重了一點,足有一千五百斤重;帕薩伏朗特炮,射程倒不錯,有效射程是九百多米,最大射程四千多米,可惜太重,足有兩千七百多斤重,又隻是一種六磅炮。以是劉浩然最後選定了另一種六磅炮,米寧輕型長炮,重不過九百斤,口徑與帕薩伏朗特炮一樣,都是八點四厘米。
而隨風遠遠飄來模糊可見的樂聲,細心一聽,恰是探子所說的笙樂,另有笛子和鼓聲,固然不是甚麼靡靡之音,而是一種有節拍的樂聲,但是冇有見過這類步地的黃中卻以為此樂還是不該該呈現在疆場上。(看章節請到.55.m)
“回大帥,不是長矛兵,其全軍高低皆扛著長槍不似長槍,刀劍不似刀劍的兵器,小的們眼拙,認不出是甚麼東西。”探子說得是實話,大內親軍的滑膛槍與現在的火器形狀相差太遠,難怪他認不出來。
“甚麼?劉浩然親身來了。”黃中和諸人都大吃一驚。劉浩然的幾位大將現在已經是赫赫馳名,常遇春奔襲突擊,傅友德來回縱橫,馮國勝致命側擊,加上皂袍將丁德興和正在崛起的鄧友德、胡大海等人,在東南等戰事中已經讓大江南北的世人聞名遐邇。但是傳聞這些將領都是劉浩然提攜調教出來的,加上自江寧戰事以後他冇有親身批示戰役,是以劉浩然身上被披上了一層奧秘的外套,有人說他隻是長於識人,有人卻說他欺世盜名,也有人說他文武雙全,用兵在定遠軍中屈指可數。本日竟然趕到了紹興?
哨長見統統都籌辦好了後,各軍士拿著各自的東西全數退到火炮前麵,便把長柄燃燒器建立,然後高高地舉起了左手。跟著二十門火炮的哨長接踵舉起了左手,火炮營都營命令將尾部缺三角的紅旗展開,表示火炮營已經籌辦待發。
馮國用看了一會敵情,但還是忍不住放下望遠鏡,轉頭看了看走過的大內親軍,臨時不說他見地過的火器能力,隻是這服飾,高低筆挺,色彩素淨,過分富麗了。馮國用見地過大內親軍器槍齊放的景象,曉得在那煙霧環繞中色彩素淨是辯白敵我的無法之選,但是這也太豪華了吧,這大內親軍的服飾都是在鬆江商家定製的,花了很多錢。遵循馮國用本來的假想,軍士還是之前的簡樸布衣,胸前加塊紅布就好了,想不到劉浩然竟然把他們打扮得像花孔雀普通。因為是即將開戰,大內親軍的將士們把標緻的軍帽收起來放在揹包裡,換上了鐵鬥笠,而那根紅纓卻被取了下來,插在鬥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