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最狗血的身世[第4頁/共7頁]
“厥後呢?”連成駿見仁和帝停下來,很孔殷地詰問。
洪毓得知靖國公被貶,就曉得聖賢皇太後不會被他威脅、乖乖退兵,他隨即便出禽獸手腕,給大長公主灌下合歡散,讓乞丐與大長公主交合。他用心讓聖賢皇太後派去的暗衛看到這一幕,又放暗衛歸去稟報聖賢皇太後,以此挑釁。
“她女兒的父親是臣的外祖父,南狄國的亡國天子,論輩分,臣該管她女兒叫姨母。大長公主對臣有恩,臣於公於私都不敢妄議她的隱蔽之事,再說當年的事也確切不堪一提。”連成駿凝睇騰躍的燈燭,輕聲感喟,又說:“大長公主隱居鳳鳴山十年,皈依佛門也消減了她的銳氣,她現在也經常感念苦楚,懊悔當年。”
時隔一年,狄國的大皇子策動兵變,弑父奪位,即位稱帝。二皇子得忠仆護佑,躲過層層反對追殺,逃到狄國南部最大的城池鳳都,在此建國。以後,狄國分為南狄和北狄,兩個同宗之國勢如水火,交戰不竭。南狄和北狄的兩位建國天子打了幾十年,卻在同一年去世。他們的擔當者感悟頗深,又要同時麵對來自盛月皇朝、西金國、北越國和東韓國幾國的壓力,兩國又開端邊爭鬥邊媾和。
當時候,狄國的大皇子一派就主張驅兵南下,與盛月皇朝平分中原。二皇子一派卻主張穩定漠北,繁華經濟,加強與中原及東南部各國的貿易來往。而狄國的老天子則以為兩個兒子的主張都有事理,一時舉棋不定,乃至踟躇不決。
“當年,聖賢皇太後六十有一,大長公主剛十五歲。”
“冇死?”仁和帝很驚奇,“自南狄滅國,就再也冇了她的動靜,大長公主和先皇等人都覺得她死了,盛月皇朝的皇族也早已把她淡忘了。”
“曉得當年之事且活到現在的人少之又少,先皇臨死前才奉告朕,朕不籌算再把這件事奉告繼位者,冇成心義。這件事既然讓皇族蒙羞,就該讓先人永久健忘。暗害大長公主的人已被斬草除根,但願北狄國也以此為戒,兩國相安無事。”
太祖天子和聖賢皇太後建立盛月皇朝後,論功行賞,分封六公,賜下丹書鐵券,世襲罔替。彆離是鎮國公連家、保國公花家、衛國公衛家、柱國公海家、安國公安家和靖國公洪家,此中衛國公府因搏鬥前朝後嗣被聖賢皇太後削爵。
大長公主被綁架之前是一個如陽光般光輝的少女,返來時,已是一個昏昏沉沉待產的妊婦。若不是洪毓派人周到監督,又有聖賢皇太後派去的暗衛庇護,大長公主早已不堪屈辱,親手打掉孩子,乃至結束本身的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