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誰之功勞[第3頁/共4頁]
六皇子笑道:“有甚麼獵奇的,你出身將門,這些事情上本就比彆人見地的多,有些設法也是普通的,何況就算不是你想到的,也必是嶽父大人曾提過的,總之,是你沈氏一門的光榮,我又何必強行拿來占為己有?再則你我伉儷一體,你立了這個功,得了好名聲,也博得眾將士的感激,不就相稱是我也得了這些好處嗎?”
鄭將軍忙道:“殿下請講。”
六皇子不解道:“這是為何?”
沈秋君點頭道:“實話對你說了吧,這個光榮還真不該歸我沈家,而是應當歸功於城安伯李氏一族。這還是多年前,曾有人對我提起過此體例,說是自城安伯府保藏的孤本中所得,又幾次嘗試才得出此製甲之法。不過而後經曆諸多事情,龐大嚕囌,故我竟將此事給忘在腦後,這麼多年竟未曾想到,直到昨日可巧纔想了起來。”
六皇子點頭道:“我不如許以為。自來那些文人就愛沽名釣譽,冇事就喜好矯飾本身藏書多少,偏還一個個寶貝的不可,等閒不讓外人借閱,至於孤本,那更是不能在外人麵前露的,必束之高閣,恨不能十箱八櫃地捆鎖起來,乃至因為女兒是要外嫁的人,都不準其進入瀏覽,也不是冇有能夠。偏那人卻能看到,還能幾次嘗試,要說這事城安伯一絲不聞,我卻不信,如果再深想一步,城安伯真是其心可誅啊。”
鄭將軍見他一幅自傲滿滿的模樣,不由將信將疑,這時邊校尉已經在帳外擺好了穿戴新甲衣的草人,六皇子便請鄭將軍一同前去射上幾箭,覺得考證。
至於城安伯,沈秋君以為他或許真不知情,因為疇宿世來看,李瑤琴與李意書雖豪情極好,但與其父母卻不算太密切,不然她也不會來到賢王府後才提出製甲體例,且看她的模樣,確切也隻是一知半解,還是王府裡的人幾次嘗試才真正製出甲衣的。
沈秋君冇想到六皇子轉眼間就想得那麼深遠,不得不為城安伯喊冤道:“或許那人也隻是興趣而至,轉眼就忘了,以是城安伯並不曉得。不然城安伯隻要將體例獻上,必能得眾將士的感激和皇上的厚賞。”
相互見禮後,六皇子也不廢話,直接說道:“隻要給我一個月的時候,我有體例使大齊能夠不懼東陳的箭弩。”
六皇子大喜,說道:“我這就去見鄭將軍,有了這個彆例還怕東陳的箭弩?滅陳指日可待,也恰好為你揚立名,讓他們見地一下,甚麼纔是真正的將門虎女,見多識廣。”
鄭將軍大為吃驚,也不等六皇子正拿了箭也射向草人,忙命人將那甲衣解下,果如目睹普通,輕巧得很,特彆是與鐵甲比擬,上風不言而喻。
沈秋君忙道:“這個功績我可不敢當,這件事情也不必提出我來,隻說是你偶然中得的主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