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風雪夜話】[第1頁/共3頁]
二人一齊看向張放,看他是甚麼意義。
“好,說得好!君況啊,我感覺,不管從身份還是表麵而言,這話當是你說才合宜,成果……哈哈哈!”陳湯指著甘延壽大笑不已。
“那麼現在的西域又如何?”張放將目光轉向陳湯,這位副校尉方纔停止“任職調研”,對西域的環境想必有個大抵體味。
甘延壽仍然對峙按流程走,上奏朝廷,等候批覆,再做定奪。
對於老朋友的調侃,甘延壽一笑而過,撫著虯髯,點點頭:“張公子所言確有事理,子公大誌延壽亦知……不如我等具名上書朝廷,俯允出兵如何?”
漢使穀吉的經曆,令人唏噓。
陳湯明顯早已做好充分的調研與心機籌辦,藉著這事的由頭,加上酒意激起,當即擲杯而起,負手踱步,侃侃而談:“蠻夷畏服大種,其本性也。西域本屬匈奴,今郅支單於威名遠聞,陵犯烏孫、大宛,常為康居畫計,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國,北擊伊利,西取安眠,南排月氏、東離烏弋,數年之間,城郭諸國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戰伐,數取勝,久畜之,必為西域患。郅支單於雖地點絕遠,然蠻夷無金城強弩之守。如發屯田吏士,驅從烏孫眾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則無所之,守則不敷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甘延壽仍然大搖其頭,神情果斷――開打趣,無旨出兵,那但是要掉腦袋的!
“好!壯哉!”張放拍案大笑,“彆喝光,給我留一點。”
陳湯先是點頭,又不覺得然點頭:“國度與公卿議,大策不凡所見,事必不從。”
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又牽涉到陳年舊案。曹雄與林天賜終屬他國,再坐下去不免難堪,稱不堪酒力辭職。其他侍從,也都被打發下去。屋裡,就隻要張放、陳湯、甘延壽沉默對坐而飲。
“自古以來,有千裡破虜,何嘗聞萬裡擊胡啊。從河西,甚或從三輔出兵討逆,都是不成行的。”甘延壽長歎一聲,如針虯髯,在旺火的烘烤下,彷彿也微微捲曲起來,“當年我曾向右將軍就教過,其曾有言,錯非從都護府出兵,或可行險一搏。惜乎當時西域諸國民氣不決,都護府兵力不敷,難以成議,故而擱置。”
該當說,穀吉也是一個勇於冒險,意欲成績博望(張騫)、定遠(班超)之不世奇功的標準大漢士人。隻可惜,他的運氣欠了點,碰上了個做事不計結果的匈奴單於,乃至壯誌未酬身先死。
西域諸國畏服不假,但究竟是心折口服,還是口服心不平,那就不好說了。今後次焉耆人的行動來看,多數是後者……但不管如何說,隻要西域諸國表示臣服,那就大有文章可做。起碼不消擔憂都護府本身安然,並且,能夠動用朝廷付與都護府的權力,變更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