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頁/共3頁]
黃龍元年(前49年),解憂公主病逝,以公主之儀安葬。
這些販子畢竟是局外人,固然供應了很多諜報,但詳細東西很多說不明白。不過對張放而言,這些諜報很貴重,起碼讓他大抵明白了摘星城所獲得的成績,以及眼下的窘境。
彼時烏孫大昆彌星靡生性脆弱,繼位後因治國無方,導致烏孫局勢複興動亂。馮嫽雖身居長安,卻心繫烏孫,上書漢元帝要求再為漢使,出使烏孫鎮撫星靡。漢元帝準奏,遴派一百名流兵的步隊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有所意動。
張放做出決定,翌日解纜,前去康居。不過,在此之前,他另有一個處所要去。並且,是帶著昭君、青琰等一塊去。
漢宣帝在朝之際,烏孫產生內鬨。朝廷本來想讓外甥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擔當王位,不料親匈奴的北山大將烏就搏鬥死國王,自主為王。漢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帶領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籌辦討伐烏就屠。時任西域都護的鄭吉考慮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構和,勸其讓位。鄭吉曉得馮嫽長於交際,保舉由她當此重擔。
昭君眼睛垂垂瞪大,滿臉不成置信:“我……”
烏就屠自知遠不是漢軍敵手,終究讓步:“願聽夫人奉勸,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
甘露三年(前51年),解憂公主已是七旬之齡,思念故鄉,上書漢天子求歸。漢宣帝考慮到她大半生身居異域,為國勞累,有功於漢室,就派人把解憂公主和馮嫽一起接回長安,並以公主之禮照顧劉解憂的飲食起居。對馮嫽也以厚祿優禮相待。
張放悠然道:“一小我,能做多大事,除了內因,還需求合適的外因。當初若不是隨解憂公主出塞,馮夫人或許也將泯然於眾,畢生不過一貴爵家使女罷了。汗青給了她一個機遇,她抓住了,成績了馮夫人之傳奇。”
好半晌,昭君才說出一句糾結於心很長時候的話:“昭君隻是一個冇甚麼見地的深宮使女,此次出塞也純屬機遇偶合,為何郎君總以為我能做出一些分歧平常之事呢?”
張放謝過,麵色莊嚴,領著班稚、昭君、青琰、女婢及一眾扈從,順次上前。按中原祭奠之禮,擺三牲、撒草梗,寂靜拜祭。
固然時候很緊,張放卻並冇有急於分開赤穀城,倒不是完整因為沉浸於昭君的和順鄉,而是他必須為昭君、班稚把根柢打好。短短三天時候,張放冒著酷寒,持續拜見烏孫上層權貴,又是奉送禮品,又是承諾會在摘星城為諸公貿易大開便利之門,總算把這乾係打好了。
嗯,這時張放固然距康居、距摘星城另有三千裡,但摘星城的傳聞,已傳到他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