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鳳難為 - 第44章 朝堂

第44章 朝堂[第1頁/共3頁]

“李默誹謗君上,懷奸自恣、殘害忠良,更累得東南塗炭,百姓無辜受難。我等深受聖恩,自當將其罪過報於陛下,為我大明除此奸臣!”

趙文華處理了張經,大為對勁,在江南一地可算是撈夠了錢。正所謂,靜極思動,趙文華在江南呆的久了,見著倭寇凶惡,曉得平倭之事非常難辦便起了回京的動機。剛好,俞大猷在前頭打了個敗仗,趙文華眸子子一轉便寫摺子給天子言道“水陸勝利,江南清晏”,最後委宛要求還京。

裕王這才反應過來,儘是龐大的點了點頭:“也對。”

裕王這個做兒子的目睹著這荒唐之事,既感覺好笑又感覺可悲。他很清楚,本身的父皇是多麼的聰明人,恰好如許的聰明人卻還是叫趙文華這蠢蛋用這般較著之極的大話給騙了,在天下人麵前做了一回傻子。說到底,君王端坐金殿、不出都城,大臣便是他的耳目,倘若這耳目生了病,再聰明的人也聰明不起來了。

李清漪瞧他滿麵憂色,便安撫了一句:“放心,趙文華的銀子怕是很燙手呢,景王收的歡暢,等過段時候怕就要憂愁了。”

嚴世蕃咬字清楚,言辭如刀,一言畢,圖窮匕見,好似有刀光劍影、腥風血雨在這個小書房中鋪麵而來。

“水陸勝利,江南清晏”?這般恬不知恥的話趙文華也能說得出口?現在的江南軍情便是不成辨駁的鐵證,李默深覺本身這回事替天行道,早早的就讓上麵的給事中寫好了彈劾的摺子就等著呈上去――“......浙直官兵會剿陶宅逋寇,屢遭陷敗,諸臣奏報不實,且趙文華欺誕,大負簡命”。這“欺誕”二字,可不恰是戳著天子心窩寫的?

這江南倭寇之事都快整天子的芥蒂了,看到趙文華報喜的摺子,天子聖心大悅,立時就準了趙文華回京之請,提了他為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並且天子還興沖沖的燒香告祭宗廟,很有點“和祖宗說道、說道朕的功勞”的高興和對勁。

這摺子一上,李默感覺趙文華是必死無疑!嚴家又要失一骨乾。

趙文華頓時明白過來,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是啊是啊,東樓兄說得對!我這是為了替陛下分憂,纔去東南受那些罪的。東南那破處所,除了我,都城裡頭誰要去啊?!”

趙文華縮了縮脖子,不明以是,隻無能乾的笑了兩聲:“東樓兄,你可真會開打趣。”

十指交握,掌心相貼。裕王心中到底覺出幾分安穩來,隻是仍舊有些感喟:“黨爭不休,吏治不清,天下何故安?”`

嚴世蕃瞥他一眼,神采穩定,手背在身後,嘴裡卻仍舊不斷,慢條斯理的又給趙文華遞了一把“殺人刀”――“另有,李默當年主持部試當選的題目乃是‘漢武、唐憲成以英睿昌隆業,晚節乃為任用匪人所敗’,這莫非不是暗諷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