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射論[第2頁/共3頁]
一名真正的虎將需得文武雙全,既要能在馬背上馳騁如風,箭矢離弦百步穿楊。又要精通十八般技藝,刀槍棍槊得樣樣精通。
莫侯景又說道:“沈兄,你比試之時,最好換一把弓。”
這把弓是沈雲父親留下來的。
說白了就是合用主義強弓硬箭,講究一箭破甲。
當然遵循季父薛訥的說法,沈雲的箭術隻是花架子,用來校場習射還能夠。
射靶之事,向來被視為權貴階層的雅趣,那些繁複的技藝與講究本就不是豪門後輩能打仗的,多數豪門後輩整天為生存馳驅,連具有一把趁手好弓都成了期望,更遑論深諳此中諸多門道。
呐!這個就叫專業!
沈雲聞言目光微凝,核閱起手中之物。
莫侯景取出一支箭簇廣大的箭遞給他說到:“沈兄插手入幕選鋒,是校場比試用的,應當用比箭。”
沈雲的身高體型與父親差未幾,這把弓他用起來也確切得心應手,遠不是軍中那些劣弓能比擬的。
而季父薛訥,更是一代技擊宗師,但是即便如此沈雲也隻堪堪觸及了外相未能得其精華。
如同量體裁衣,一把上好的弓需求量身定製,這把弓就是沈雲的父親就任校尉以後,由將作監的大匠給他量身定製的。
北魏的官製之下,加冠之禮不但是成年的意味,更是通往宦途的鑰匙。傳聞已經有中正來評定過品級了,不過真要授實官恐怕還得排闕。
他深知本身的不敷之處,取而代之的是對未知的畏敬。
就連莫侯景第一次看到這把弓時也是眼睛一亮,叫道:“好弓!”
這些年禁軍中的練習日趨鬆弛,就他如許的箭術在眾將士中已屬佼佼者了。
這些知識可都是將門後輩家傳的絕學,比方麵前這一支箭,其背後包含的學問竟如此繁複細緻。
這也是為甚麼豪門後輩難出頭的原因,家道貧寒難以延請名師指導迷津,學問技藝皆難以登堂入室。
莫侯景過完年十六,就要行冠禮了。
此箭,乃取自深山中筆挺的老箭竹,箭尾鵰翎以稠膠細心黏合,至於那箭簇,更是以精鋼鍛造,小巧而鋒銳足以穿透重重鎧甲,較之於軍中製式之箭可要強出很多。
“沈兄過謙了,你這把家傳寶弓是大弰弓,此弓身形苗條彈力驚人,持之沉穩如山矢出則如龍騰九霄,實乃戰陣之弓!但是,若論及射藝之較,小弟卻覺得小弰弓更加適宜。”
“沈兄且慢,你這箭不對。”
現在聽罷莫侯景所論,方知射箭之道亦能細緻如絲,這倒不是季父教的不對,實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領風騷。
以上每一項技術的把握,都需得名師言傳身教,弟子好學苦練方能有所成績。
見沈雲態度誠心,莫侯景也收起嬉笑之色,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