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古時候那些愛情 - 第114章 史書裡的真相

第114章 史書裡的真相[第5頁/共5頁]

——在諸葛亮身後,不肯為他立廟祭奠,可見劉禪對這位為他們父子鞠躬儘瘁,死而後己的丞相是不是至心的恭敬了。

再來看看後主劉禪對於丞相諸葛亮的感受罷。

不曉得甚麼啟事,諸葛亮的繼母和兄長和其彆人冇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東,並且這一彆,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見時,已是各為其主,分道揚鑣。

更是在婚姻碰到類似的困難時,丈夫的挑選。

粗鄙一些講,大多極牛逼的人物,都有一個極苦逼的童年。

這兩個厥後在漢末汗青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漢獻帝劉協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同年而生,並在五十四年後,同年而逝——真是不測的偶合。

作為心憂天下的名流,孔明和荀令君的誌向都是興複漢室,複興東漢王朝。而劉備而曹操追求的都是本身的霸業。以是,如許的君臣天然貌合神離。

當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對前人而言,已經是豪傑遲暮,但還功業無成,被曹操追打得丟盔棄甲,隻好憑著一點宗室的情分,在荊州牧劉表這兒求一份隱蔽。但劉表和荊州的士族也對他非常防備,安排去駐守新野,實實在在的閒人。

而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奠定了本身的誌向。《三國誌》中說他“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春秋時聞名的賢相,而諸葛喜好的《梁父吟》也一樣吟誦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蹟。

諸葛孔明的平生,算是再次印證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品德,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厥後細閱史乘,真正為他的聰明冠絕,他的高貴德行,他的才調橫溢所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