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大買家[第2頁/共3頁]
榮寶齋始建於1672年,最早的名字叫鬆竹齋,是一個姓張的浙江人用在京仕進的俸銀創辦的,經| 營項目主如果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麵、裝裱好的喜壽屏聯等等;二是各種筆、墨、硯台、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筆架等文房器具;三是代客訂購書畫篆刻家的貿易作品,從中提成。鴉片戰役後,鬆竹齋運營困難,店東請了和都城書畫界交誼深厚的莊虎臣為經理,並於1894年將鬆竹齋改名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請同治狀元陸潤癢題寫了“榮寶齋”匾額。1950年實施公私合營,改名榮寶齋新記,1952年轉成了國營。現在的店名榮寶齋三字,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親筆題寫。
陳觀有錢,有文明知識,有目光,曉得榮寶齋裡展出發賣的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等大師的作品都是非常貴重的寶貝,就是售價極低的當代畫家的作品,將來也都是拿著錢都買不到的珍品佳作。是以,他看的極其詳確。
榮寶齋的運營理念一向都是來源最可靠、自律最嚴格,偶爾有個假貨呈現,那都是當變亂措置的。特彆是現在,因為藝術品市場方纔抽芽,書畫作品銷路不暢,榮寶齋裡更不會有冒充偽劣之作了。
1978年擴建琉璃廠,榮寶齋被定為重點擴建單位,四周幾家單位都被遷走,為榮寶齋擴建讓路,把琉璃廠西街半條街都無償地劃撥給了榮寶齋,榮寶齋的範圍大大擴大。
吃過飯,陳觀步行朝琉璃廠走去。
看完,陳觀開端喊事情職員了。
如果光陰向前再進5年、10年,傅抱石的畫那是拿著錢都買不到,那裡會有人搞代價!這個時候分歧,是掛在這裡鮮有問津。
比及榮寶齋開門,陳觀這才結束了蹲馬步,走了出來。
1994年榮寶齋拍賣有限公司建立。
1993年榮寶齋出版社建立。
現在,榮寶齋坐擁天時天時人和,集書畫運營、木版水印、拍賣、出版、教誨為一體,是一座名副實在的藝術殿堂,被稱為“官方故宮”,生長成了綜合性文明企業。
自清末以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就飽受戰亂之苦,性命如草,何論書畫?好不輕易盼到了新中國建立,成果又實施了一大二公,畫家都領人為了,畫畫冇有潤筆了,藝術品市場也就不存在了,書畫家作畫都成了完成事情任務了,中國書畫成了對交際換贈送禮品的裝點,乃至被拿去賤賣給國度換外彙。特彆是文革期間,藝術品遭到了史無前例的苛虐,多少貴重文物都被當作四舊措置了。到了鼎新開放之初,國門敞開,本國人到中國來投資旅遊的同時,也買藝術品,這內裡日本人買的最多。鼓起出國潮後,一些文明人出國時都帶一些書畫作品,到外洋變賣後衝抵留學費用和餬口費,讓中國的藝術品再次被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