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悟縣誌(上)[第4頁/共4頁]
胡晨陽心道:德修如此,新峽也是如此,都如許。
胡晨陽之前就曉得德修縣有個黃庭堅。
另有一件事有點意義:鹹淳十年(1274),已經告病回籍的章鑒為故鄉捐資製作廣濟橋,用時3年,後被大水沖塌。
如果是的話,章鑒積善性善的最後一個胡想,竟然毀於“豆腐渣”工程。
二是文明特性,贛源有典範的“書院文明”,自隋唐以來,書院文明便在贛源鼓起。用時曆代,人才輩出。
胡晨陽喜好看《縣誌》,在新峽縣時,他與宋麟廬白叟最後的來往,就是從共同參與編撰《新峽縣誌》開端的。
現在,構造上把德修如許一個大縣交到他手中,幾近有了跟“李向南”一樣的權力了,能不能有一番作為,就看胡晨陽的了。
“序言”文筆很流利,少不了要提到“亂世修誌”這句典範的話。實在,自從看了《夕照的光輝》,胡晨陽對“亂世”這個詞有些惡感,連帶對“亂世修誌”也有些不認同,修誌就修誌,扯甚麼“亂世”?
章鑒(1214―1294),此人與民族豪傑文天祥同一期間,也是宰相,比文天祥大22歲,算是前輩了。章鑒是支撐文天祥抗元主張的。文天祥的《上章鑒杭山書》、《謝章鑒杭山書》,賜與他很高讚譽。當時,文天祥也確切急需支撐。
當時,胡晨陽是有質疑的:“這能夠嗎?”
十點今後,溫馨多了,胡晨陽抓緊時候在燈下看《德修縣誌》。
緣份啊。
胡晨陽又問:“汪書記,實際中,一個縣委書記,能象李向南那樣大刀闊斧地鼎新嗎?”
德修縣父老對章鑒還是寬大的,將其列為“德修八賢”之一,但是,排在最末位。
汪國本點頭:“大家都是清官,能夠嗎?”
“滿朝歡”!看到這裡,胡晨陽不由啞然發笑。
------------
一是地理位置。“三省交彙,吳頭楚尾”!實在。精確地說,全部贛源省都是“吳頭楚尾”, 德修是“吳頭楚尾”的第一站。
汗青是先人寫的,一個好官,不消決計留名,群眾天然會將你銘記心中;而一個贓官,想以修史體例為本身留名。隻能是“求榮取辱”。
感激 kkindos、湖湘天下劃一學的月票。感激whm1221 、摩爾本的下雪天、最愛大傻子劃一學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