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4 大酺禮畢[第3頁/共4頁]
武則天聽到這答覆,臉上俄然出現自嘲一笑:“婢兒有福啊,這時年,我方入感業寺……”
武則天聽到這話後又笑起來,因為韋團兒這情急所言也是化引永安王《萬象》曲辭,她幽歎一聲說道:“永安王雖荒養禁中,卻可貴詩情活潑,高雅灑成,倒是不像其父一味故紙疊堆、舊調陳鋪。”
死了的李賢和他的三個遺孤,政治上威脅都不大,基於此武則天也並不介懷這個亡子身後名譽有所好轉。格輔元倡建慈烏台,這是實實在在的挽反響譽,如果李潼全無表達,那就實在太不近情麵了。
大酺結束後,群臣順次退殿,薛懷義特地送李潼返回仁智院,途中則忍不住嘮叨起來:“殿中諸眾應詔和題,多誇美好,在我聽來,也實在是冇有甚麼奇特可誇。”
“父老德言,不敢背忘。”
聽到永安王這麼說,薛懷義稍稍失衡的心態纔有所迴轉,又是笑逐顏開:“王也這麼感覺?依你所見,我這蹈舞獻經,能作《蓮生》大麴?”
李潼身臨其境,作為《萬象》大麴的首要創作者也是大感與有榮焉。獨一一點不美就是同在前班的丘神勣神采更加陰冷,也讓李潼實在不能放鬆心感情受高興。
且不說旁人感受與反應如何,春官尚書武三思神采更陰霾幾分,他行到武承嗣身邊,望著少王拜彆背影沉聲道:“少王滑頭,好弄奇特取寵情麵,參禮幾日,譽望不弱,還是應當儘早撤除!”
聽到這個私家題目,韋團兒不暇細思便張口道:“婢子生在上元二年,虛齡已經二十有五。”
一場小插曲,以丘神勣得賜錦袍、卸甲換衣歸班而結束,典禮還是停止。
初十禮畢退殿之際,李潼搶步出班,側立禦道階下,向大臣格輔元作持重謝禮。格輔元首倡製作慈烏台,能夠說是他們一家人轉機的一個開端,李潼對此也是銘感於懷。
他創製《萬象》大麴,是籌算由宴樂向禮樂轉化,最後的舞曲掃尾卻被薛懷義搞成這個模樣,不如乾脆剔除出去。剛好薛懷義也想要更加獨立的存在感,那真是兩邊各取所需。飛天跳舞之類,都可一併送給薛懷義,固然冷傲,但卻太花梢,必定是不適合用在禮樂。
群臣不樂讚美此節,一則有《萬象》曲辭珠玉在前,這蓮生獻經曲辭意境實在不高,二則事情也過於敏感。
“一時失算?哼,今時勢勢、寸行寸進,神皇陛下都要行動謹慎,家門高低戰戰兢兢,能容你幾次失算?”
寫完以後,武則天又沉默半晌,舉手錶示宮婢上前將這便箋支出案側端放的金匣中。又過一會兒,寵婢韋團兒自外間倉促行入,趕緊上前奉養。武則天抬眼打量她幾眼,俄然發問道:“團兒韶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