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第1頁/共4頁]
但就在河朔總管契苾明將這一指令傳達給對方的時候,青海王慕容忠不但不遵號令,反而直接從其所部安樂州逃脫,繞道河東去往神都,傳聞還在朝堂上對雍王放肆一通控告。
朝廷在這方麵不但不予共同,反而還隱有針鋒相對的味道,給李潼形成的困擾還是不小的。像他的老朋友高句麗遺民們,對此就憂愁不已,以泉男產為首的高句麗貴族們就幾次表示,但願他們能夠轉赴長安,直接進入行台任事。
行台與朝廷不睦是不假,可等閒時節,李潼還是不想因番邦外力去直接挑釁朝廷權威,他乃至非常惡感大唐體製以外的力量乾與他與朝廷的膠葛。
如此就形成了這些番邦君主的有恃無恐,對大行台政令不敷順服,或是陽奉陰違,乃至於公開衝突。畢竟大行台本身冇有權力統領他們,他們聽不平從大行台的號令,就憑他們各自是否自發,能不能夠正視雍王恩威。
至於與雍王並席落座的兩位孺人,唐靈舒暗裡戳了戳楊麗腰肢,轉頭對她無聲作言道:“奇貨可居……”
李潼也明白,如果他眼下接管了這蕃國公主的投獻,那麼接下來就不是他要向朝廷耍窮橫的題目了,而是朝廷要直接找他的費事,這位蕃國公主固然身份有點水,但畢竟也是蕃國王命承認的公主。
但河曲之間胡情龐大,在行台眼下並無充沛兵力備戰的環境,還是不宜冒然做甚麼倔強指令,以是本來一些已經有所打算的調劑,也不得不停息實施。
李潼對此還冇有答覆,因為考慮到幾年後東北也很多事,特彆契丹人背叛的題目,還是需求用到這些高句麗遺民力量的。他跟朝廷不對因而一方麵,但也不能真的釜底抽薪,讓朝廷冇有充足的力量應變,任由契丹天災亂全部河北。
因為青海王慕容忠一人的方命出逃,使得行台在河曲方麵略顯被動。固然李潼內心也是以憤怒不已,就當慕容忠此人已經死了,哪怕還活著,隻要再敢進入行台節製地區,也必然要弄死這個傢夥。
像是此前不久,李潼著令借居靈州的吐穀渾遺民籌辦回遷青海,共同隴右唐軍為持續光複青海的軍事行動。這此中的重點天然就是吐穀渾王氏,這一代的青海王慕容忠。
“葉黎雖入國短時,但大唐禮令也略有所知,情知此請分歧規製。但本日所獻,也並非邀求名位,隻是深感殿下恩恤厚重,苦困無有酬謝。蕃女身有,無可稱珍,唯此一樁、可堪表獻。”
但是除了這些皋牢州府,另有一些邦國,本身仍然具有不弱的獨立性,其國君仍受大唐朝廷的冊授以領掌其民。這一類的邦國君主,大行台對之管束力就要小很多。
李潼這會兒之以是沉默,心中所想還不是要不要接管蕃國公主投獻的題目,而是由此遐想到將來的行台在措置番邦題目上,究竟該采取如何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