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第2頁/共11頁]
在契丹的曳落河強卒們沿河來往看顧之下,本來分散在沿河周邊鄉境的契丹軍眾們開端向滱水河道兩側會聚,並將此前搜刮劫奪的物質快速向河間方向運去。
他本身內心是明白,他是統攝著一群底子就民氣不齊的烏合之眾去與當世最強大的帝國為敵。現在契丹諸部所聚雄師雖稀有萬之眾,但真正能稱精銳的不超越萬餘,並且還分離在諸部酋首手中,李儘忠真正能作掌控的不過幾千之眾。
隻不過在霸占營州後,李儘忠自主稱汗,彷彿以東胡共主而自居,這讓共受唐國官爵、自發得與李儘忠平起平坐的奚酋李大酺頗積憤激,是以在幽州持續南來的時候,李大酺便回絕跟從,而是留守後路。
中年人名祚榮,乃遼東粟末靺鞨族人,其部先為高句麗附庸,因高句麗覆亡而被強征入唐於營州安設。
奚人與契丹併爲鮮卑宇文氏餘種,固然係出同源,但彼其間山林漁獵的爭奪也是頗積齟齬,乾係算不上好。不過身為東胡兩大強族,彼其間也是相愛相殺的膠葛,此前便不乏相謀反叛於東北的經曆,此次李儘忠豎起反旗,奚人也是最早呼應起事者。
“車兵圍起渡口,快快清掉河道水柵!”
說話間,李儘忠已將佩刀抽出腰畔並直將刀鋒指向中年人,中年人目睹這一幕,倒也不再對峙,直接深跪在地並大聲道:“末將言有衝犯,可汗若誅,我不敢辭。但如果以寒微一命有彰可汗凶名,使群部離心,廢弛可汗大事,此亦不敢接受之大罪!”
這一次稀有千各部散卒因為貪進而被唐軍阻截、滯留於定州境內,李儘忠調派麾下曳落河懦夫參戰,目標也是為了查驗一下步隊的戰役力,以及聲援河北的唐軍能戰與否。
中年人聞言捧刀,頓時熱淚盈眶,將刀抽出舔舐其鋒,然後便伏地大哭道:“賊血甜美適口,可汗殊恩厚賞,祚榮必銘感不忘!高句麗亡以來,我部徙於營州,為奴半甲子,無時無刻不盼能直身揚氣,今承命可汗、了結夙願,合部必捨命相報!”
“著令諸民丁各自浮板過河,不需再等待官軍!軍中剩矢發給射內行,放棄渡口,隨我殺賊!”
想到這一點,官軍高低也都愁悶非常。但大敵當前,也無需窮究這些細節。作為抗敵主力的關西軍眾們,信賴朝廷、信賴監國元嗣殿下必然會給他們一個說法。若非這一點信心,誠懇說眼下官軍鬥誌真的無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