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冠冕唐皇 - 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

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第6頁/共8頁]

大唐在攻滅高句麗與百濟以後不久,便與新羅之間環繞這兩國故地展開了長達七年的唐羅戰役,終究迫於兩線作戰的壓力,大唐接管了新羅的入貢請罪、結束了這一場戰役,同時也算是承認了新羅對兩國故地部分占有的究竟。

這一篇《開鑿大庾嶺路賦》所述寫記錄的恰是這一事蹟,戔戔幾千字的文賦,上溯秦漢之關嶺險惡,以及開鑿大庾嶺山道過程的辛苦艱钜,一向到山道貫穿後嶺南士民是以得利的歡樂鼓勵,的確稱得上是闡述翔實,描述深切。

不能以我中華之法統攝,雖千萬之眾,亦需圍而殺之,不遺禍於後代子孫!三年革弊,三年易俗,三年教養,積事九年,若仍冥頑不靈,此天棄其類,錯愛必傷!”

李潼對於張九齡天然是印象深切,不但僅在於其人史乘中的形象,更因為張九齡這個名字早在之前便不乏人向本身提及。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大笑起來,畢竟還是豪情深厚的老同道讓人打動啊,久彆相逢,旁人或許感慨世道之變遷、君威之日盛,唯有宋璟打動於賢人還是跟當年一樣帥!

哪怕到了大唐年間,很多時流仍然將此關嶺視為嶺南第一險途,諸如此前遭貶嶺南的宋之問,便有《題大庾嶺北驛》《早發大庾嶺》《度大庾嶺》等一係列相乾詩作,更在詩中將“度嶺”對比為“辭國”,以為大庾嶺以南近乎異域。

隻不過張若虛固然詩才都麗,但文辭卻有欠莊謹,而當年主持科舉的陳子昂又是倡導詩文改革的前鋒人物,對春江詩這一珠玉不甚推許,便將當年集英館出身的韓休點為了進士榜首。

他之以是隻開了一個頭便擱筆不寫,也是但願能給後輩留一出頭之日,張若虛此題究竟何時擬出他也並不清楚,但目睹到在本身的開導之下於應舉當年便全篇麵世,他也為此欣喜不已,更有一份穿越千年與前人詩文結緣的奇特感觸。

此時聽到張說對張九齡賦文的激賞,賢人卻板起臉來正色說道:“國度所製典選科舉,自是才流會聚、人共競豔。選司凡所當直,隻需就案論事,不當以案外雜聲充滿選則!漢文館所製時文所可賞鑒,但功名考授仍定於禮部試中,切忌通案混合、有乾公允!”

若必欲招納群胡,需絕其封建世統,編戶納之。不需厚幣良田,雖三畝薄業亦倍餘舊所生存,散附州縣,可補耕墾生力之不敷。胡性渙散,聚必生驕,如有所瞻首,則必更躁,民風難易,久則必亂!

“此役授首賊酋,乞四比羽以降凡十數人等,另有陣前受縛多人,目下已經在逃營州,隻待朝廷遣使降罪懲戒。首惡諸員以外,另有粟末靺鞨並諸東胡雜部三萬餘戶,亦需妥當安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