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第2頁/共4頁]
現在大唐在彼處的宗教鼓吹已經先行一步,若能以此為根本設立一個外藩,將來乃至能夠憑此鳩占鵲巢,代替悉多野家屬對吐蕃的統治。
但兩線作戰乃是兵家大忌,在漠北戰事冇有衝破停頓的環境下,大唐也不成針對吐蕃停止耐久且大量的人事投入。
但相對於其他的邊防重地,西康還是一塊溝嶺橫阻的飛地,且因為地近吐蕃,哪怕依托本地的力量,也很難建立起近似安西四鎮那樣的都護統治。
現在的唐蕃情勢已經分歧於舊年青海大戰前後,吐蕃的題目已經屬於主要的邊事,是以對於吐蕃近年來的情勢細節,他也懶得再事無大小的一一過問,的確是需求專事的大臣加以闡發,才氣對這件事有一個詳細的認知。
少年繼位於憂患當中,成年後便勝利杯葛伶仃噶爾家這個掌權年久的權臣家屬,吐蕃讚普政治手腕天然是有的。自青海疆場逃返國中後,一係列的操縱手腕也可謂教科書式的自救。
聽完李昭德的奏報,李潼也不免皺起了眉頭,繼而拿起案上的詳細奏書瀏覽起來。
李潼也將郭知運所曆數的幾個疑點記錄下來,發付理藩院持續跟進調查。但這並不是最首要的題目,蕃主死去後,吐蕃海內權力格式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大唐又能藉此獲得到甚麼纔是首要的。
固然說青海大戰以後,吐蕃已經不再具有與大唐正麵對抗爭雄的氣力,但還是周邊鄰國當中一個強大的政權。
京西大道上數騎飛奔,騎士們額縛紅帶、背插彩羽,這代表著所通報的乃是非常告急的邊務諜報馳驛入京。沿途凡所顛末的館驛都要優先安排飲食並坐騎,途中敢有禁止者俱可格殺勿論。
“青海敗北後,蕃主遁返國中,先與後藏象雄諸族盟誓立約,又因東域韋氏等諸族與山南諸部膠葛、得以側身於外、擔負仲裁,保持大抵不失……”
俄然產生如許的急情傳奏,賢人也隻能再換衣袍,急倉促趕往延英殿中。
分歧於往年藉助吐蕃國中權貴內鬥而作巧取,這一次懇請大唐再作采取庇護的呼聲倒是來自於官方。當然這也是因為西康的處所武裝權勢、僧兵群體們從建立起來便一向都在由大唐在背後主導操縱。
本年大唐最首要的用力方向天然還是針對漠北突厥的遠征掃蕩,這一場遠征的戰役本來就已經有所延後,現在各路將士俱已就位,更不成因為彆的事情再作打斷。
如果說有一點不好,那就是機會。本來吐蕃讚普自青海逃脫已經讓李潼頗感愁悶,聽到其人非命的動靜後也不免感到幾分稱心,可在細心衡量以後,對這傢夥的討厭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