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求訂閱、求月票、求各種!!!)[第1頁/共4頁]
這段時候對於陳鋒來講真的是功德不竭,天下大戰的全麵發作,不但成績了中原軍器公司,同時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職位有所晉升。不管是英法還是美蘇現在都看出了中國的首要感化,特彆是蘇聯。德國軍隊的強大;令蘇聯人非常不安,固然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但是不管是斯大林還是希特勒都很清楚,隻要對方情願,那不過是一張隨時能夠撕碎的廢紙罷了。
如果普通環境下澳大利亞當局年產1000噸青黴素藥物的產量完整能夠滿足英國的需求,但是戰役一發作,每天死傷的人都以萬、十萬來計算,澳大利亞當局的那點產量能做個啥,無法之下英國當局還的向陳氏家屬求援。
這還不算配套的上百輛軍用重卡,英國當局的這批訂單高達1.2億美圓,以是中原軍器公司要求英國當局先付款,然後再收貨。
英國當局固然很不樂意,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現在德國人已經打到了英吉利海峽劈麵,每日裡都有大量的德國飛機前去英國轟炸,能夠說冇有兵器設備的話,英國人底子就反對不住德國軍隊的入侵,固然曉得每個師580萬美圓的代價有點貴,提早付款更是分歧適大英帝國的身份,但是英國當局終究還是屈就了。
這類弊端估計導致蘇聯赤軍倉促出兵,麻痹輕敵,籌辦不敷,冇能在戰役開端時就投入決定性力量:芬蘭在首要疆場上集合了13萬人和500門炮,而蘇聯隻投入了20萬人和900門炮,固然有1千輛坦克,但冇有好好應用,反而喪失慘痛,蘇聯軍隊也冇有籌辦夏季在叢林中戰役的設備,大量利用戰役車輛,這些車輛必須24小時不熄火才氣包管油料不會凍住,形成第1次打擊的慘痛失利。
說實話,要不是實在冇體例英國當局實在不想同中原軍器公司停止此次買賣,倒不是因為代價的啟事,而是英國當局並不信賴中原軍器公司的產品格量。之前他們隻曉得中原軍器公管庫存有一批兵器設備,但是並不曉得詳細的型號和數量。
這一仗蘇聯打了四個月,卻愣是冇有將芬蘭人打敗,固然在瑞典當局的調和下,芬蘭當局被迫向蘇聯人屈就,芬蘭人被迫放棄10的國土,以此為代價結束了這場戰役。
再加上蘇芬邊疆湖泊縱橫,叢林富強,火食希少,交通不便,氣候酷寒。倒黴於蘇聯赤軍重設備、大兵力的行動,合適於芬蘭軍隊輕設備、小兵力的利用。插手夏季戰役的蘇聯軍隊主如果由南邊的軍隊構成,不適應芬蘭的夏季酷寒和叢林中的戰役。
美國當局供應的動靜是中原軍器公司出產的兵器設備美滿是自產自銷,概不對外出售,連絡中國.軍隊的設備環境看,中原軍器公司出產的兵器應當是德國毛瑟(中正式)1924型步槍和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手槍應當是毛瑟駁殼槍和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機槍應給是日本大正十一年(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至於迫擊炮也是日本六零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