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光桿司令陳紹寬(求訂閱、求月票、求各種!!!)[第2頁/共4頁]
“百姓**軍陸軍第六十一軍軍長陳鋒歡迎陳司令的到來!”
12日上午8時,江陰江麵各艦由“平海”艦帶領停止升旗典禮。8時整,“平海”艦停止升旗典禮,各艦官兵在艦舷“站坡”,向軍旗施禮致敬。陳紹寬的大將司令旗在軍樂聲中冉冉上升到主桅頂端。隨後,自沉艦隊由旗艦“通濟”帶領,駛向福薑沙就位。
“對對對,就是巡洋艦,如果真的是川內號的話那可真是太好了。”陳紹寬歡暢地說道。
本來陳鋒還想先將陳紹寬等人安設下來,最起碼也得為他們拂塵洗塵吃頓飯,可惜陳紹寬現在對於即將到手的3艘兵艦的興趣遠遠超出了用飯,激烈要求陳鋒先帶他到港口看兵艦去。RS
江陰古稱暨陽,這個上海與南京之間長江最狹小的地段,江麵僅寬1250米。 借長江水之靈性,江陰小城扼長江咽喉,地理環境優勝,便於貨運和征收賦稅,江陰在唐朝即為首要港埠。至宋朝更是蕃舶常集,熙熙攘攘。南宋時便是我海本地設置市舶司的11個對外互市港口之一。浪急湧高,峻岩夾持,隻要在兩岸安上幾門大口徑火炮,江中再龐大的艦隊也難以上溯。
“是的,我親身去看過,確切是川內號,看模樣彷彿是一艘巡洋艦,不曉得對不對!”陳鋒道。
“陳軍長客氣了,說來忸捏,我這個水兵司令當的實在窩囊,手裡已經冇有一艘是像樣的艦艇了,這不聽到你們在天津俘虜了日軍三艘鐵甲艦就眼巴巴地趕來了,不知你們俘虜的是日軍那三艘戰艦了?嗬嗬嗬!”陳紹寬笑著說道。
中日水兵之間的差異跟著戰役的全麵發作而逐步拉大,特彆是在江陰海戰以後更加較著。
首批自沉的兵艦為艦齡最大的“通濟”練習艦、“大同”、“自強”巡洋艦、“德勝”、“威勝”水機母艦、“武勝”測量艇(已停用)、“辰”字與“宿”字魚雷艇(均已停用),這批兵艦大多為清朝遺留的舊艦。彆的,水兵還向招商局與各民輪船公司征集“嘉禾”、“新銘”、“同華”、“遇順”、“泰順”、“廣利”、“醒獅”、“華新”、“回安”、“通利”、“安好”、“鯤興”、“新安然”、“茂利二號”、“源長”、“母佑”、“華富”、“大篢”、“通和”、“瑞康”20艘輪船同時自沉以構成江陰鎖線。當第1艦隊到達江陰時,等候自沉的28艘軍民艦船已經停靠在君山江麵。
“也不是很短長,川內號輕巡洋艦為天龍級的改進型。這一級彆的兵艦共有三艘,即有川內、神通、那珂3艦,與其他輕巡洋艦的設想目標一樣,這三艘戰艦都是作為魚雷戰隊的批示艦,配有魚雷射擊指導的水上觀察機和彈射器,主炮增加到7座,設備了天下上能力最大的93式酸素魚雷。排水量為7100噸,主炮為7座140mm主炮 ,可搭載水上飛機 1架 ,設想航速 35節 ,艦員 450人 。日本水兵中比這個品級噸位大火力猛的兵艦另有很多,但是卻都冇有這艘兵艦合適我們。現在我們水兵主力已經冇了,以是和日軍作戰隻能以偷襲為主,這就要求兵艦的飛行速率要快,而川內號的航速為35節,完整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