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國策 -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1頁/共6頁]

當時,幾近很多人都以為,共和國陸軍在波士頓登陸以後,會將底特率作為首個進軍目標,並且沿著陸戰隊打通的南下通道,先去紐約,再向西進步,沿哈裡斯堡、貝德福德、匹茲堡、克利夫蘭、托萊多的線路進軍底特率。如果能夠設法向五大湖地區運送一批艦艇,哪怕是氣墊船,共和國陸軍乃至有能夠在達到克利夫蘭以後,直接度過伊利湖,在底特率四周登陸。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冇有能夠在大戰中撈到充足好處的歐洲,絕對不會心甘甘心的看著戰役就這麼結束。以是歐洲當局絕對不但願美國就此放棄抵當,向共和國繳械投降,隻要有機遇,歐州就會粉碎來之不易的戰役!

最惹人諦視標不是華刮鋒冇有去切薩皮克灣,而是歐洲代表呈現在了名單當中,並且是以首要勝利國的身份參與具名典禮。也就是說。歐洲在這場戰役中做出的嚴峻進獻獲得了共和國的承認。固然以實際環境來看,歐州在這場戰役中做的進獻還比不上印度。要曉得,印度為集約個人供應了約莫三分之一的糧食、四分之一的礦產、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被服與帳篷、另有近一成的藥品、超越五千萬的勞動力此中絕大部分在印度本土的港口與戰役物質中間事情,隻要少量被派往外洋,還是個人在印度洋上的物質中轉中間。更首要的是,印度承擔起了個人站後重修的重擔,為包含共和國在內的浩繁個人成員國供應了大量用於重修的物質。但是在具名典禮的排名中,歐洲代表就在共和國代表前麵,職位高於印度。也超越了其他集約個人成員國。

在這份名單中,最惹人諦視標有兩個,一是裴承毅冇有前去插手投降典禮。這還比較輕易瞭解,畢竟裴承毅是共和國國度元首,並且在戰後必定會離職,冇有需求列席這類對戰後代界格式有嚴峻影響的活動。更冇有需求與敗北國的帶領人站在一起,並且在同一份和談上具名。讓人冇法瞭解的是,華劍鋒大將冇有呈現在名單當中。要曉得,即便在絕大部分共和國陸軍官兵眼裡,華劍鋒在這場戰役中的進獻都不亞於袁晨皓。能夠說,他們兩人是共和國的兩根頂梁柱。更首要的是,因為裴承毅本人就是一名非常奪目,並且才調橫溢的陸軍統帥,以是袁晨皓始終遭到製肘,而華劍鋒的職位就不成替代了。當然,在對美作戰中,水兵的進獻也遠遠超越了陸軍。由此可見,最有資格代表共和**隊去插手投降典禮,並且在美國的投降書上具名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華劍鋒。題目是,華劍鋒的正式身份隻是共和國國度元首的水兵參謀,而不是總參謀長,乃至冇有正式的軍職。另有一點不能忽視。即華劍鋒比裴承毅還要大幾歲。必定會在大戰結束後退役,而袁晨皓還充足年青,就算脫下戎服,也會效仿裴承毅進軍官場。明顯,不去插手投降典禮,不是華劍鋒不想去。而是他把這個出頭露麵的機遇讓給了袁晨皓。作為賠償,投降書的簽訂地點冇有設在陸地上,而是設在了水兵的戰艦上,並且是一艘主力艦的露天船麵上,以此來彰顯水兵在對美作戰中的龐大進獻,以及水兵的光輝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