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一章 陛下,軍國大事豈可兒戲![第1頁/共4頁]
這時候官家道:“除了韓絳,冇有彆人嗎?”
你又如何叫他在這時候潑官家的冷水。到底是利國,還是利民?到底哪一個事理是對的呢?
王安石雜說裡曾雲,有伊尹之誌,放其君可也,有湯之仁,則絀其君可也。
中書,樞密院,三司三衙分立,再輔以禦史台監督,是宋朝根基國策,為的就是按捺宰相權力。
比如女戶,就是家裡冇有男丁,寡居之戶,這幾近冇有支出來源。另有未成丁戶,那就是孤兒寡母那等,丈夫去了,母子相依為命,這等比女戶更慘。
這的確把這些百姓往死路上逼。比如月入五千以下能夠免個稅,現在月入零,都要繳錢。
“陛下,之前王安石在相位言免役法時,沈括再三讚之,稱此為萬世不易之良法,但本日反而言免役法之弊,實是幾次無端!”蔡確此言一出,殿中本來感覺沈括是出自公心的官員一片恍然。
沈括不愧是吏才,對於免役法的缺點,絕對是一針見血,說得一點錯也冇有。
章越見此一幕,幾近以袖掩麵,真是令人難為情至極。見沈括不答,官家看了一眼階下的韓絳,章越,然後聲如寒冰般砭骨隧道:“沈卿,據實稟朕,你事前與哪位宰臣商討了?”沈括還是沉默,章越有些出乎料想以外,冇推測,你沈括竟然還是挺講‘義氣’的嗎?
更不消說朝廷現在還錢荒,呂惠卿鑄折三折五錢打劫民財,都被搞成了善政。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沈括卻冇有發覺道:“陛下,臣身為三司使,掌天下之司計,若不減役錢來歲將歲入一千八百萬貫。”沈括本日說話竟然極度流利,竟然也不結巴了。
如果有周公的功績,主持郊禮也冇甚麼。章越推許孟子,另有進一步的啟事,就是孟子中【民本】的思惟。
以是韓絳,章越,以及三司使沈括都想勸官家緩一緩,停一停,將新法改進一下,多往【民本】的線路上走一走。
反而是蔡確反應極快,從沈括陳詞到找出馬腳,隻是半晌的工夫。三司是履行層麵,免役法是司農寺為之,你沈括超越了本身身份言事。
免役法最大的題目,除了剩役錢外,就是對下戶征收。將以往衙前役都不消退役的女戶,未成丁戶,都要收錢。
沈括說現在處所上盜賊如此之多,兩淮路,兩浙路呈現餓死人,人相食的題目,都是役法過苛太重之故。
韓絳第一次罷相就與王安石改免役法有關。為甚麼韓絳,章越反對此王安石版免役法?
本來這二等戶不消服衙前役,到了新法這裡,就成了你們不要想鑽國度的空子都要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