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山寺桃花[第1頁/共3頁]
方丈徒弟法號弘宣,是一名積大哥衲,白眉低垂,麵相馴良,身材清臒,自有一番天然慈悲之意。弘宣得悉楊桓等人來意,宣唸了一聲佛號,命知客僧奉上沸水茶湯,邀三人落座歇息,雙掌合什道:“天下人走路,哪有揹著房屋的事理,既然來到此處,食宿自有老衲安排清算,三位且不必心憂,儘管安閒便是。”
佛家講究過午不食,這頓晚餐是專門為楊桓三人安排的。楊桓再三謝過,隨老衲去往齋堂,見一溜長桌木凳,非常粗陋,餐桌上擺著幾隻碟碗,都是些淨水煮熟的乾菜,冬儲的大頭菜佐以細鹽麻油,熱麪筋,大饅頭,並些粉湯攢糕,聊以充饑。
佛教大昌隆於南北朝期間,一向傳至隋唐。當即女皇武瞾潛龍未曾升騰之時,也曾被送往貧寒寺廟中修行,做了一名女尼,對於佛教有著很深的豪情。
女皇登臨大寶之時,有一雍州人名叫唐同泰的,主動為武則天獻上一塊奇石,石上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按照唐同泰的報告,這塊石頭出於洛水,是被九條五爪金龍合力托出洛水,展轉落到唐同泰手中,故而晉獻女皇。
自打分開文王穀,楊桓三人驅車向北,饑餐渴飲,很快進入揚州地步,間隔繁華富庶的揚州城約莫隻要兩三日的路程。這一日傍晚,三人因為抓緊趕路錯過宿頭,附近又冇有村舍野店,不得不尋到一座山寺過夜。
官道兩旁群山連綴,卻都不是峻峭的奇峰高崖,而是起伏的丘陵矮山,官道在山勢陡峭處蜿蜒構築,可見兩側的梯田、茶園、果園、花圃,東側一座矮山的半山腰上,棲座著一家範圍不大的山寺,黃牆紅瓦,鐘鼓之聲渾厚寧靜。
因為已經將近年關,江南的初春行未到臨,不似北方中原普通酷寒肅殺,已經閃現出幾分桃紅柳綠的色彩。
同年七月,洛陽法華寺和尚法明,結合洛陽城周邊大寺大院十位方丈高僧,向武則天晉獻了一部《大雲經》。這部書傳聞是後涼期間的高僧慧海所譯,彆名《大雲無相經》,此中有兩段經文提到女人即將做天子的事,並且論述得非常詳細有序。
楊桓起家報答,去包裹中取出些瑣細金銀,並一吊小錢,作為茶飯之資。老衲倒不在乎,將財帛遞於小沙彌收起,聘請三人將寺廟前後觀光一番,重新落座後,小沙彌上前稟報導:“尊師,夜齋已經安排好了。”
當時的人大多信封佛教,本不喜女子當權者,卻也不敢違拗佛祖的誌願,為武則天即位製造了代天巡狩的藉口,掃平崎嶇不平的門路。武則天大喜,犒賞有功和尚紫法衣,銀魚袋,封為上師大尚佛,參功立祖,今後更加作興佛教,導致官方寺廟林立,三步一院,五步一堂,各處僧尼,到處鐘鼓,公眾無不誠懇信奉,極大鞭策了佛教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