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1頁/共3頁]
陳家眾女眷聞聽此言,悄悄點頭,隻感覺這位吳先生倒是頗明白事理。
馮氏聞言便是一笑,口內仍說著一些客氣話。
唯有陳老太太仍舊有些擔憂,隻怕這吳先生自幼受老父教誨,雖是飽讀詩書,但其心性必然亦如男兒普通爭強好勝,高慢怪癖,不然也不會在老父亡夫接踵過世後便被夫家逐削髮門。
吳先生的夫家便以吳先生剋夫無後為藉口,將其逐削髮門。因明仗吳先生的孃家早已無人,連嫁奩都未曾償還。吳先生孤苦無靠,隻得返回家中同老母相依為命。馮氏的長嫂小孫氏早在未嫁之前,同這位吳先生乃是閨中好友,展轉得知了這個動靜,立時登門拜訪,並將陳府意欲聘一名女先生教女孩兒讀書的動靜劈麵奉告。
倒是陳氏並不在乎吳先生被休回家的名聲不太好,因說道:“您的美意我們是曉得的。何況吳先生飽讀詩書,極通文墨,倒是比平常那些讀腐了書的女先生強。再者說了,真正四角俱全的人物,我們如許的人家也請不來。我倒感覺不錯呢。”
小孫氏的這一番說項,在陳氏看來,也不是很不靠譜。
小孫氏聞言,自是欣然笑應。
聽陳氏這麼一說,小孫氏本來有些難堪的心機立即冇了。看向陳氏的目光也是愈發的溫和。昔日裡隻聽小姑子說這陳氏如何刁鑽古怪,率性妄為,本日看來,也不怪她父母兄弟都疼她,實在是個可兒疼的呢。
因此陳老太太和馮氏請女先生的時候,亦很有自知之明。並不要求多馳名聲,隻要略通文墨,脾氣好也就罷了。如果不提及吳先生被夫家休棄的惡名兒,此人倒是極合適陳家的要求,乃至更出挑些。
這話倒是冇說錯,都中乃天子腳下,官吏勳貴多並且多,陳珪小小一介七品官兒,倘若放在窮鄉僻壤,還能被人稱之為“父母大人”。若在都中,便不算甚麼了。那些馳名有姓的先生嬤嬤,就算有教誨之心,恐怕也要往高門大戶裡走一遭,那裡肯來她們這豪門小戶的屈就呢。
馮氏長嫂小孫氏留意的這位女先生姓吳,原是小孫氏未出嫁前便交好的閨中好友。若提及這位吳先生,原也出身耕讀之家,其父便是原鄉的一名教書先生,傳聞還是舉人出身。隻不過這輩子膝下伶仃,除吳先生外再無子嗣。因而便將吳先生假托兒子教養,教她讀書識字,略解膝下蕭瑟之歎。
這麼想著,小孫氏又聽陳老太太笑道:“蕙姐兒的話也是。好不好的,我們未曾見過,也不曉得內裡究竟是如何個景象。倘若聽外人言三語四,反倒不好。還是勞累馮家嫂子帶我們孃兒們登門拜訪一次罷。就算不能聘做西席,大師相互多一門來往寒暄之處,也是好的。”
若論境遇,吳先生是亡夫身後被休回家,陳氏倒是自請離家,說不準兩人還真有些共同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