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促膝長談,痛定思痛不忘初心[第5頁/共6頁]
袁晉鵬又拆開一包金駿眉:“劉教員,您是不是有話對我說?”
袁晉鵬突有所悟:“教員,我想起韋應物的那首詞《胡馬》。胡馬在風雪中迷路時,向來未曾放棄找尋前程。”
袁晉鵬目光直視窗外:“教員,您放心。我不會迴避,對將來我有信心。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做事做人儲存需求的底線,不追逐名利,但求無愧於心。”
劉貞吉感喟一聲:“唉!我插手事情以來,最大的缺點是謹小慎微,但最大的長處也是謹慎。擔負帶領職務務必謹言慎行,不然冒犯天條,父母這麼大的春秋,那裡能接受得起如許的打擊?我是他們乃至全部家屬、全部村莊的高傲和光榮啊!不仕進不要緊,但因為是權錢買賣而被擼掉乃至法辦,恐怕誰也接管不了。”
走出市委大院,他們看到大街上燈火透明,人來人往。路邊夜宵攤上坐滿了人,一些商家促銷的呼喊聲此伏彼起。遠處沃爾瑪超市門口彷彿搞路演,人隱士海,在好一派繁華氣象。
劉貞吉拍了拍袁晉鵬的肩膀:“我們還是坐下喝茶。是啊,我們那裡回得去啊?我們老是不遺餘力地往上爬,卻忘了回家的路。”
“胡馬迷路但矢誌不移奮碲前行畢竟踏出了一條正路!”劉貞吉推開一扇窗戶,北風嗖嗖地往房間裡刮,吹得他打了一個冷顫,隻好又把窗戶關上。側過身,對袁晉鵬說:“這個題目我也想了好久。任何時候,不必投機,不必名利心太重,以出世心做出世事,就不至於悵惘。我如果不是在乎上官拂曉的神采,不是想儘快做市委一把手,何至於把關不嚴放棄原則。有人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他們那裡曉得攀附高官和山頭的風險。或許還冇明白如何回事,就受連累倒下了。說實話,我骨子裡一向擁戴從嚴治黨,隻是為名利特彆浮名所累,一步步向實際讓步。但不管如何樣,對峙本身做人做事原則和底線很有需求。我很佩服宋、明兩朝知識分子的時令。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這些人政治觀點分歧,但鬥得光亮磊落,純粹是君子之爭。有一個說法,說甚麼崖山以後無中國。這個不對,不然明朝如何還會有海瑞、楊繼盛、史可法?這申明宋朝知識分子的血緣獲得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