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近三咫尺(二)[第2頁/共4頁]
本來,湯寬親身陪送睦王李啟回到長安以後,就開端滿懷但願地等候著天子對他厚加封賞。最後兩日,從大明宮模糊約約傳出天子見睦王安然返來,龍顏大悅,籌辦要他彌補曾慶則外放留下的空缺,出任京兆尹。這一來,可把個湯寬樂壞了,從五品的三等州刺史一躍躋身於三品大員的行列,這較之於他當初停業求官來,不知強了多少倍。
他雖出世在官宦人家、書香家世,厥後又入宮為宦,對民生艱钜、百姓痛苦並冇有切身的感受,但年幼時母親教他習誦的前人詩句中不乏就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慨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許令他影象深切的語句,使他對衣不敷以蔽體、食不敷以裹腹的貧苦百姓多了一份憐憫和哀憫之心,對窮奢極侈、揮金如土的顯宦朱門存了一份討厭和鄙夷。
來興兒近些天被關在禁軍虎帳當中,與外世隔斷,對睦王回京之事一無所知,聽他自報是巴州刺史,尚冇感覺有何別緻。
老黃聽湯寬答說求見李進忠是為了探聽本身的出息,想起方纔李進忠臨走前說過要到入夜纔會回府的話,美意勸湯寬道:“湯大人就籌算坐在門前這麼等著?李大人不到入夜隻怕是不會回府來的,依小的之見,湯大人不如比及晚間再來一趟吧,總好過如許白等著。”
湯寬陪送睦王回京,事前並未照會道上。倘若此次隻得了一件從四品的袍服而職事未改的話,那麼他就冇有來由在都城多逗留一天。現在西南邊向局勢並不平靜,巴州雖與吐蕃、南詔等邦並不交界,卻擔當著為火線的鬆、維、保各州運送兵員、解送糧草的重擔,他得不到新的敕封,就仍然還隻得回巴州做他的刺史,萬一將來被節度使抓住把柄,彈劾他為圖本身邀功請賞而擅離職守,豈不是這本來是大好的一件事要變做了好事?
來興兒聽夥長老黃了話,也是肚饑難奈,遂一手接過湯寬遞過來的錢,衝湯寬說了句:“請大人在此稍候,鄙人去去就來。”便撒開腿,飛也似的奔向了坊外。
是以,湯寬一早分開館驛時就暗下決計,明天不管如何也要見到李進忠,退一萬步講,即便不能坐上京兆尹的寶座,也須苦求李進忠,將他調回都城任職。
如此一番采購,來興兒走出東市時,盤點手中的餘錢,現竟然統共才花去了不到四成。當時南北局勢皆不安寧,東路漕運梗阻,東南諸道的貢賦、貨色常常冇法及時運至長安,長安城內物價沸騰,鬥米的代價已從兵變之前的六七十文暴漲了十倍不止。而湯寬不過是一個小州刺史,一脫手便如此豪闊,令來興兒感到驚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