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黃帝內經 - 第43章 痹論篇第四十三

第43章 痹論篇第四十三[第1頁/共2頁]

帝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骨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痹者,各以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滅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淫氣喘氣,痹聚在肺;淫氣憂思,痹聚在心;淫氣遺溺,痹聚在腎;淫氣乏竭,痹聚在肝;淫氣肌絕,痹聚在脾。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乃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流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善。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民風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脾痹者,四分割墮,發咳嘔汁,上為大塞;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宣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以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諸痹不已,亦益內也。其民風勝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帝曰:以針治之何如?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岐伯曰: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高低,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當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