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3頁/共4頁]
——所謂的“一將無能,累死全軍”。如崔钜業之流的儒士,就該去縣城裡做他的治民官,到疆場上來湊甚麼數?
有麹義插手的兩場大戰,袁紹軍都獲得了小勝。而麹義缺席的那兩場大戰,袁紹方則迎來了兩場大敗。若非有兩場大敗拖累,想必公孫瓚現在也不能持續呆在冀州地界上耀武揚威,而是早就被趕回幽州,灰溜溜的去老窩裡舔傷口了。
麹義站在不算高大的饒陽城頭上,看著城外成片的幽州虎帳地,臉上卻不見半點兒憂色,反而顯得鬥誌昂揚。
另有校尉蔣奇三千人,司馬韓猛兩千人。司馬馬延兩千人。固然是新兵為主。也都有一批經曆過烽火的老兵作為骨乾。這些總計相加達到兩萬多人的雄師在手,麹義就有信心,從正麵擊退公孫瓚的打擊。
麹義輕聲的念著這句兵家格言。在中間伴隨的一名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威武武將。聽到麹義的話,極其感興趣的問道:
“明日一戰,仇敵畢竟兵多,都督不成輕敵。”
便宜好用的胡人,以馬隊為主。他們不但戰役力不錯,並且死起來不肉痛。以是公孫瓚每次大戰,都會讓鄒丹率軍出戰。
麹義冇有與劉備軍正式交過手。按照與劉備苦戰過一次的校尉張頜所說,劉備軍不善於陣地戰役,卻極其善於亂戰。特彆是劉備部下一員名叫張飛的副將,一支長矛使得是威風非常,可謂具有“萬人敵”的氣力。
麹義內心悄悄計算著公孫軍的數量,與己方的兵力停止對比。
“夫戰,勇氣也。”
張頜統帥的“大戟士”曾經在行軍中,一不謹慎被張飛衝散了陣型,便喪失了不下百人。幸虧當張頜重新構造起陣型今後,劉備見占不到甚麼便宜,立即判定的帶兵撤退。兩下裡算起來,兩邊的死傷人數還是大抵相稱的。
ps:
——劉備三千人,單經五千人,鄒丹八千人,另有前麵的王門四千人,嚴綱的白馬義從兩千人。公孫範四千人,公孫瓚本部九千人,加起來,可就是近四萬人了……
聽到張郃的包管,麹義欣喜的笑了笑。他不再多說,拍了拍張郃的肩頭,帶著親衛持續在城頭上的鼓勵軍心之行。
不過,公孫瓚也不是傻子。他要打擊饒陽,必定會最大程度的集結兵力。按照標兵剛纔的回報。仇敵的數量已經衝破三萬人的範圍,恐怕會達到4、五萬人。歸正,公孫瓚名下比較馳名的營頭,撤除跑到青州去混淆水的田楷,其他的都呈現了。
ps:感激“風飄衣”書友的打賞。這讓我曉得,還是有幾位興趣不異的書友,在冷靜的諦視著我的更新。不說彆的,咱持續絞儘腦汁架空汗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