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四十九章:春闈

第四十九章:春闈[第1頁/共3頁]

陸承啟一邊巡查進士科考場,一邊諦視著他出的這個題目――《刑賞忠誠之至論》,忍不住想在內裡找到大文豪蘇軾,可惜考進士科的人太多了,想在密如蜂窩的考廬內裡找到蘇軾,還挺難的。再加上他並不想讓考官過量重視蘇軾,不然就會像野史上那樣,捧殺他了。

武舉的功績不言而喻,可惜大順朝並冇有。陸承啟也曉得,此事隻能漸漸來,不然會完整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正月很快便疇昔了,長安城中的氛圍,突然嚴峻起來。陸承啟也提早把考題送到了禮部,禮部當即加班印刷試題。

而故意功名的舉子,哪一個不是窮經皓首,埋頭苦讀,以求金榜落款?再說,既然聖上取士如此之嚴,必定對金榜落款的進士另眼相看,比普通春闈的進士,在宦途上便多了幾分便當。

春闈三日,陸承啟每日都著考官服,前去考場巡查。他惡作劇地想:“想當年,我也是被巡考嚇得不輕,現在也要讓彆人嚐嚐這個滋味了。”

科舉測驗,是當代帝王用來皋牢天下士子的最根基,也是最短長的手腕。應用這一手腕最諳練的,莫過於宋太祖趙匡胤了。汗青中記錄了趙匡胤是如許皋牢人才的:宋朝建國不久,他給禮部下了道聖旨,命他們清算近十年以及後周乃至後漢的舉子檔案,統計一下,看曆經15次測驗全數開場還冇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禮部顛末細心查對,列出了以司馬浦為首總計一百零六人的名字。趙匡胤大筆一揮:這些人實在不易,十足賜本科進士出身。這就是所謂宋朝的“恩科進士”,固然比不了通例的進士,但能夠把其他國度的舉子當作本身的士子,這份氣度,實在開闊。

而大順朝的恩科,是分歧的意義。大順三年一次科舉取士,這是常科。分外增加的春闈或秋闈,就叫恩科。

而其他的科目,就是想當官也難。加上陸承啟堵死了吏部官員伸手要錢的潛法則,就算其他科考中,恐怕也得等上幾年,乃至十餘年,有了缺才讓你補上,當一個從九品、九品的芝麻官。

可現在國度的重心,都在春闈之上,科舉測驗,乃是一國之重。入冬以來,長安城中堆棧人滿為患,除了前來旁觀蹴鞠的百姓,大多都是趕考的考生。

這就是進士科與其他科的差異,也是為甚麼考進士科的舉子如此之多的原因。

考中了以後,進士科的還要去殿試考策。陸承啟曉得了科舉流程以後,大是感慨科舉不易,能考中的都是人才。

說到武舉,陸承啟非常佩服頂住壓力的千古獨一一名女帝,武則天。她魄力實足,竟然讓兵部開武發難宜,還說“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這的確是天下武人的福音啊!若無武則天開武舉,恐怕唐朝在開元時候便亡了,因為唐朝最聞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他以一人之力,匡扶搖搖欲墜的唐朝,平生曆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朝宗、唐德宗七朝,世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