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捷報頻傳[第1頁/共4頁]
鄭德口中說的天然是提督軍務的右都禦史史琳,此次的事情出了這麼大一個簍子,身為監軍的史琳必定有不成推辭的任務。可合法鄭德籌辦有所行動,後者返來了後就傳出病倒了的動靜。再加上朝臣們的討情,他也不知該如何措置這位。
李東陽苦笑著搖了點頭,也不知這位閣老對新皇為何有這麼大的成見。明顯皇上做了一件曆代先帝想做卻又未曾做的事情,他起首想到竟然不是欣喜而是擔憂,也不知是如何想的。或許是因為皇上的脾氣和先帝的大相徑庭,纔會形成他的這一番設法吧了。
“會不會感覺朕做的太狠了?”鄭德看向王廷相說了這麼一句,明顯說的剝奪朱暉保國公世爵一事。
劉大夏明顯是有備而來,聞言頓時道,“臣感覺原戶部侍郎許進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他曾在邊關多年,曾巡撫大同、甘肅等鎮,熟諳軍務。也曾上陣殺敵過,哈密便是在他的手中光複的。”
“微臣拜見陛下。”劉大夏走來出去,對已經重新坐在禦座上的鄭德拱手道。身後站著的王廷相則對他見禮道,“見過尚書大人。”
李東陽淡淡一笑,“你還記恰當初時兵部尚書劉大夏勸先帝裁撤鎮守寺人的時候,先帝說了甚麼嗎?”
“又甚麼不當?”鄭德迷惑的看向他,“莫非是他的資格不敷?”
鄭德聞言也是刹時沉默了,本來他還思疑這位用心裝病來逃脫獎懲。不過現在看來這位還真是病倒了,看起來也光陰無多了。他現在反倒提不起究查這位的心機了,畢竟最多也隻是個失策之責,還不如讓這位白叟放心的走了。
王廷相笑而不語。
明朝宦海有一條潛法則就是:不管誰遭到言官彈劾,也不管你是否對錯,都必須當即致仕。不過隻要你臉皮厚,不走也是能夠的。就像成化年間的“紙糊三閣老”之一的劉吉外號“劉棉花”,何意?棉花者,不怕彈也!當然普通有骨氣的大臣都會遵循這公商定成俗的端方。
“就許進吧,起複為兵部侍郎吧。”
劉健看動手中這份八百裡加急送來的一份捷報,忍不住暴露一絲憂色,“比來好動靜倒是很多,廣西那邊的事情也處理了。”
“陛下,保國公朱暉已被貶為百姓,京營大帥一職空缺,有何人補缺,還需求陛下決計。”
王廷相點了點頭,“臣明白。”
“祖宗之法,不成妄動。”劉健刹時曉得了李東陽話裡的意義,不過還是搖了點頭,“這事也說不了甚麼,隻不過皇上膽量比較大罷了。連祖宗之法都敢妄動,對於此事我反倒有些擔憂。”
王廷相聞言也是一臉憂色,“臣代陛下前去看望發明,史琳大人是真的病倒了。估計是因為宣府一事來回馳驅車馬勞累。再加上年紀大了的原因導致。並且據其家人說已經多日滴米未進,這一下病倒了恐怕凶多吉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