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中華紀元[第2頁/共4頁]
1、對於孔子在汗青上到底該如何定位以及評價?
鄭德笑著說了一句,在場世人聞言頓時一陣無語,這也實在太搞了點吧!
“如果遵循年號紀元我大明立朝於洪武元年,換算成中華紀元即我大明立朝於中元1589年,至本年是中元1727年,立朝138載。諸卿是否感覺用來記錄汗青以及統計時候便利了很多?”
想到之前的阿誰天下環球多數通用基督紀元,鄭德倒是越想越感覺這事兒的確是成心義去做的。一個泱泱大國竟然冇有屬於本身的紀元體例,實在事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或許這兒也算是一種大國心機在作怪吧!
“微臣感覺可行,不過如果陛下能夠命人遵循中元紀元的體例,重新將我中原的汗青從三皇五帝至今重新編寫一遍,恐怕會更便利天下之人查閱,也更便於中華紀元的推行。”王廷相最後也是提出了本身的建議。
“王嶽,將武英殿大學士王璟、文淵閣大學士王鏊、禮部右侍郎楊廷和以及翰林學士劉忠給朕找來。”鄭德也是雷厲流行之人,下定決計以後便直接對外叮嚀了一句。
“這……”劉忠聞言倒是略顯得有些遊移,畢竟這大明經曆過的天子都已經不曉得多少位了,一世一元之下,一時還真是記不清楚。
“這前三道題每道題彆離為三非常。每一道題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麵彆離來闡述作答,如果考生能夠做到這點能夠各得非常,最後總結得非常。最後一道題隻要非常,總分是一百分。至於詳細到如何給分,還需求主考官以及同考官們本身做決定,總之,就是考生的作答不限定字數,但需求從好的和壞的兩個方麵彆離作答以及最後做一次總結,聽明白了嗎?”
“陛下,這是不是太難了一點?”王廷相最後都有些不忍心的說道了。
二人聞言也不由位天子的奇思妙想而佩服,不過對於這屆恩科的考生他們也是感到有些可惜,更多的是感慨他們運氣不好。
“陛下,這四道題目該如何評分呢?”王廷相還是忍不住扣問了一句。
鄭德想了想也感覺他的這個建議的確不錯,附和地點了點頭,“那你感覺這事兒交給誰來做為好呢?”
“子衡,朕感覺這類年號紀元的體例在報告詳細汗青的時候特彆不便利,以是想換一種新的紀元體例,不知您感覺一下如何?”
“陛下,那臣等辭職。”楊廷和見狀倒是敏捷反應過來了,拉著劉忠先行向天子告彆。
固然對於天子的這個奇特的設法感到實在難以瞭解,不過如果此後史乘都是用同一的用這其中華紀元來編寫。王廷相也是忍不住附和的點了點頭,畢竟給記敘汗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倒也算不上是冇事謀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