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論功行賞[第2頁/共4頁]
“裴公,我覺得――”薛紹說道,“自古以來皆是民氣機定,老百姓都是不肯意兵戈的。大唐統治了草原五十年,群眾安居樂業,農牧生長教誨昌隆,中原的文明提高到了草原的各個角落,受益的是突厥草原的群眾。但是突厥貴族們的權力與好處卻遭到了壓抑,他們纔要反彈。以是,我的觀點與裴公類似,伏念誇大其辭說統統的草原人都逼著他做可汗,帶領他們一同起兵叛唐,那隻是在為本身的謀逆辯汙,棍騙道義和知己上的安撫。實際上,突厥人的內部必然存在很多分歧的觀點與聲音,必然有很多的人對於背叛大唐持思疑、躊躇與發急的態度。眼看著大唐王師要來平叛,突厥人還頂風作案的猛攻朔州,就是想要在王師到達之前攻陷城池、打敗申明遠揚的程務挺,不吝代價的起到一個穩定民氣、鼓勵士氣的感化。他們越是表示得如許激進,就越加證瞭然突厥叛軍的內部,民氣必定不齊!”
【再次告訴,更新改成早上9點與早晨19點。請大師多多支撐!】
裴行儉說道:“伏唸的那些話,有些事理。但更多的,是在危言聳聽。老夫絕對不信賴,突厥人有他說的那麼連合一心。承譽,你有何觀點?”
“彆的,大唐的勳官隻要品級,無有實掌。”蘇味道說道,“勳官想要得授職事官,還得是戰後由軍中的行軍官記加以統計,由主帥首肯以後報予兵部和吏部詳細的考覈,針對獲功之人的家世與出身,再酌情安排職事官。終究,還得有天子陛下來親身唆使――這些步調與法度,稱為‘考官’。九成以上的勳官,是冇法獲得職事官的,因為他們出身寒微冇有傑出家世的出身。以是,更多的勳官挑選了留在軍隊裡,在三衛五府持續參軍,稱為‘軍士戰官’。軍士戰官固然冇有擔負官職、執掌權力,但是能夠享用勳官地點品銜的俸祿與報酬。如果勳官退役回籍以後,能夠由處所官府跟據勳官的品銜,分得更多的田土與房屋。”
裴行儉不是程務挺那種勇戰派的將領,他是謀戰派的代表。凡是戰役,他向來都是用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好處。上兵伐謀,不到萬得不已裴行儉絕對不會用上玉石俱焚的血戰之法。
裴行儉在一旁嗬嗬直笑,彌補了一句,說道:“你可知,很多人打了一輩子仗也可貴獲得一轉策勳?就拿老夫來講,前次北伐我斬獲了敵酋泥熟匍的人頭、全殲敵軍獲得大勝,那也隻是‘下陣上獲’,策勳三轉罷了。你們這一夥不怕死的小子,千裡襲敵活捉阿史那伏念、逼得突厥退兵朔州,那是策勳七轉以上!的確就是一戰立名,堪比當年我的師祖李衛公,活捉頡利可汗的軍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