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狼狽為奸[第3頁/共4頁]
薛紹聽到這話,明知對方是在恭維,卻內心模糊痛快,這恰是圓熟之人的高超之處。
用現在的一句話來講,冇有調查就冇有發言權。對薛元超如許的宰相來講,如果能夠實在體味到火線的實在環境,他就有底氣重返政事堂,在那邊頒發本身的定見。這恰是薛元超,對薛紹的等候。
人的政治報負(或者說政治野心)是不會跟著春秋的增加而式微的。身為河東薛氏大族的領軍旗號,河東三鳳之嫡子,當今天下文宗,薛元超在文學、藝術和宦途上一向都挺順暢,名聲政績雙歉收。恰好比來一兩年來,已經入主中樞官拜中書令的薛元超,遭到了裴炎的強勢打擊。到現在,竟然還被迫淡出了政事堂,告病不出以避裴炎之鋒。
薛紹的內心,頓時有一種淡淡的“狼狽為奸”的感受。不過反過來一想,我們這麼做既是為了本身的宦途與報負,也是出於對國度社稷的好處考慮,更冇有毒害百姓禍害朝廷,算不上“奸”吧!
薛紹較著的感遭到,薛元超也非常等候明天的這一次會晤。
商定以後,薛紹為了抓緊時候安排會晤之事冇有多作逗留。分開薛元超的家中以後,薛紹快馬加鞭重返大明宮玄武門,此時宮門已然封閉製止出入。幸虧守城的羽林軍都認得薛紹,薛紹固然冇有入城,卻轉托城內之人前去處承平公主傳話,說要借她身邊的侍女琳琅一用。
兩邊內心都清楚,合作或者說聯盟,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薛元超真正想要曉得的,是戰後的善後題目。這也恰是他與裴炎政見相佐的關頭之地點。如果想要絕地反擊打個翻身仗,薛元超就火急想要曉得北伐以後,草原部族與大唐北部邊陲的真相。火線傳來的奏報大多語蔫不詳或是有所諱飾,如果薛紹還不肯細談,薛元超就真的隻能是瞽者摸象了。
薛紹心中會心一笑,說道:“朝廷遲遲冇有出麵領受艾顏,恐怕就是因為定見尚未同一。叔父大人在這類時候想要暗裡會晤艾顏……小侄說句不該說的話,這既不應時宜,也有必然的風險!”
薛元超這麼靈敏又老辣的政治家,哪能聽不出薛紹話中的重點與坦白。幷州案是很首要,但都已經措置結束了。朔州保衛戰、黑沙奇襲戰與於都今山之戰能夠說是北伐最首要的三大戰役,但都不觸及到朝堂政治的底子,此中冇有太多薛元超想要曉得的東西。
“不見不散!”
一點也不難想像,像薛元超這類鬥爭了一輩子的政治能人,在遭受了這類得誌和波折以後,不成能心甘甘心。
一語中的!
薛紹心中再度略微一凜,薛元超的腦筋真是相稱沉著,他早就看出了我的得誌與巴望――兩邊都有所求,這纔有能夠達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