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龍尾硯[第1頁/共3頁]
“中國有四大名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我們所說的龍尾硯實在就是歙硯,龍尾硯產於江西省婺源縣龍尾山,因婺源古棣歙州,物以州名,以是又稱為歙硯。”
“當然了。”傑克高傲地說道:“森奉告過我。”
“起首是看,看硯的質、工、品、銘、飾與新舊,是否顛末修補等。如果硯修補過,與硯的原色總會有些不同;第二是摸,拿到一方硯,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來感受像小孩皮膚一樣光滑細嫩,申明石質較好,有粗糙的感受,則石質較差;第三是敲,用手指彈硯,聞其聲。若為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而歙硯敲擊則以清脆的“鐺、鐺”金屬聲為最好,如果收回“噗、噗”的聲音,就申明該歙硯多泥質,為下品。”
這也是普通邏輯了,駱天拍拍他的肩膀:“你有些進步了,起碼曉得從字麵的意義上去瞭解,不過這不是龍的尾巴,中國的硯你總應當曉得吧?”
“教我。”傑克又鎮靜起來:“公然我是為了這個纔來中國的。”
他一邊說,一邊取出一個紅包來,駱天見狀趕緊站了起來:“鐘老闆,你不消和我客氣了,我先走一步,還要帶著傑克去彆的處所轉轉,鐘老闆,你慢忙。”
“第四是洗,古硯因硯麵上墨痕斑斑,諱飾了硯的天然美紋,也辯白不清年代,是以需求洗掉硯的墨痕,看是否有修補過的陳跡;第五是掂,用手掂硯的分量。一樣大小的石硯,硯石重的較健壯,顆粒細、輕的申明較鬆。掂的體例特彆對歙硯比較合用,另有最後一點,就是……”
“這一點駱老闆你說中了,我店裡統統的硯,材質都是由我親身去遴選的,以是質量上很過關,我彆的冇有好處,唯獨這一點是我的特長好戲。”鐘老闆珍惜地將龍尾古硯收了起來:“感謝你。”
“唉,駱老闆,行有行規,哪有替人掌眼不收紅包的,這可不可啊。”鐘老闆追了過來,硬要將紅包塞到駱天手上:“小小意義,不成敬意的。”
“龍尾硯?”駱天哈哈一笑:“鐘老闆,這但是佳構龍尾硯啊。”
“既然如許,我們先走一步,鐘老闆你慢忙。”駱天拉著傑克就走了出去。
駱天解釋了傑克的疑問,又持續說道:“唐開元年間中,獵人葉氏逐獸長城裡,見石如城如壘狀,瑩潔敬愛,因攜之歸,刊粗成硯。龍尾硯問世後,申明日著。南唐後主李煜就曾設硯務官,在龍尾山為朝廷督製石硯,宋朝硯台出產更加擴大。當時的硯山村,幾近家家都有人處置製硯,氣象非常富強,鐘老闆這一副硯就是宋朝的龍尾硯。”
“但是你如何辯白是當代的,還是當代的呢?”鐘老闆實在是佩服,能夠鑒定於纖細,這纔是真正的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