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軍議[第2頁/共4頁]
韓健道:“那既然我們冇法攻取豫州,與其退兵,等著將來西王府篡奪豫州,再進兵為江都,為何不趁現在與豫州締盟,一同抵抗西王軍?莫非這不是上上之選?”(未完待續……)
“九娘,我問你,現在西王府困鎮南侯兵馬於小河口,鎮南侯兵馬可有反敗為勝之能夠?”韓健問道。
“你畢竟是江都之主。”韓崔氏道。
等韓崔氏把這題目一拋出來,統統軍將都沉默不語。他們很清楚這是個獲咎人的事,現在看來,能夠是應允了郡王妃的發起能夠是“識時務”,因為韓健固然是東王,畢竟羽翼未豐,獲咎韓健比獲咎東王妃結果要輕很多。但從長遠來講,此時提出退兵,等因而給本身斷後路。將來韓健執掌東王府軍政在他們看來近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現在令東王尷尬,將來東王在朝,還想有好日子過?這些軍將,已經為東王府賣力兩代人,早已當本身是東王府的家臣,這時候獲咎已經成年的少主也不是甚麼好主張。
那就乾脆不如,兩麵都不獲咎,甚麼話都不說。
韓崔氏瞪了韓健一眼,這目光中帶著幾分怨惱,也帶著幾分恨鐵不成鋼。
韓崔氏曉得,此時韓健把進兵之事前提出來,即是把事情提早拋出來,如果她不先議,就是誠懇下韓健的麵子,將衝突進一步公野蠻。本身韓崔氏也是很曉得因勢利導之人,她天然很清楚麵前的情勢,之前在洛陽城時,她已經見地過韓健的一意孤行是多麼不聽人勸。韓健愣是將女皇救出皇宮帶回東王府。能夠說,現下韓健跟女皇要在江都奪權這麼一件究竟,實在也是韓健一手促進的,如果韓健當初冇去皇宮救人。天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費事。本身韓崔氏反而是站在韓健態度上。不主張去救女皇。而是幫韓健好好打理好江都軍政,當一方霸主。
韓崔氏略微平複了一下氣味,道:“既然東王提出要先商討進兵還是退兵之事。那就將此事前議。諸位,可有甚麼定見?”
在場的軍將,就是再不識時務的,也看清楚這實在不是在收羅他們的定見,而是郡王妃想用他們的口堵住韓健的嘴。
“三姐……”韓昭氏在一旁低聲喚了韓崔氏一句,意義是你如何能等閒當眾這麼說?既然這麼說,還如何持續退兵?豈不是要順從韓健的意義,持續進兵北上,不取豫州,反而要幫豫州解困?
韓昭氏此次也有些難堪,本來遵循女皇的意義,要操縱豫州內部的軍變來攻取豫州城,也用不上幾天。但現在豫州內部軍變已經根基停歇,再想攻取一座堅固的豫州城,幾個月乃至是幾年都有能夠,最有能夠的還是因為後繼不敷不得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