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曾經的姐妹[第2頁/共4頁]
“健兒,你籌辦派何人去洛陽?二孃跟你先約法,你不能親身去冒這個險。”韓鬆氏見韓健送走了朝廷的人,過來對韓健說道。
韓健的意義,固然光複洛陽城的是東王府的兵馬,但派疇昔賣力行政的官員,則不能是東王府的人,不然會讓洛陽城民氣機變。
“那就好。不如你派幾個值得親信之人,特彆是咱東王府的。有幾個忠心耿耿的老臣,你能夠考慮一下。”
她已經記不得,前次見韓鬆氏是在甚麼時候。
“郡王妃?”女皇想了想,才認識到是韓健的某個姨娘來了。之前她身為九五之尊,韓健的姨娘們對她可算是畢恭畢敬,每個月都要寫信奉告他關於東王府和韓健的事,將她待如姐妹。
……
他又怎會等閒讓女皇“得逞”?
“陛下這幾日身材不適,恐怕……我去見不太方麵。”韓健隨便找了個來由道。
蕭翎想了想,有些氣惱道:“龐大,朝廷的事就是龐大,還是不想了。司馬兄多給我籌齊截些就好。我這皇侄女,看來也是外向,現在少了皇嫂的掣肘,信賴她就要召這個姓朱的為駙馬了。今後姓朱的造反,讓皇侄女來當天子,當時才成心機呢。”
司馬藉則在回想蕭旃說的那番話。他感受蕭旃不至於會放下對南朝皇室的虔誠。而朱同敬到底有冇有叛變太後,就算他有。也會在蕭旃麵前假裝一副被太後曲解的模樣。或許從開端,蕭旃便是夾在太後和朱同敬之間,因為她跟兩邊的乾係都不錯。
這就使得,就算光複了洛陽,洛陽畢竟貧乏一個鎮得住場的“主事人”。韓健派了張行去,但張行是武將,他畢竟冇行政治國的經曆,就算是能臨時保持洛陽城內的安穩,可一些事件,總歸要叨教江都這麵。山長水遠,費時吃力,還輕易擔擱。
司馬藉搖點頭,道:“鄙人從何而知?”
蕭翎說完。果然不再說朝堂之事,一門心機旁觀著上麵的戲曲。
“給皇叔存候。司馬公子,久違了。”蕭旃走過來,給二人施禮。
“那你去叨教一下陛下,看陛下是否有合適人選。”韓鬆氏想了想,也冇太好體例,便說道。
但林恪明顯不想去冒險。洛陽還處在風頭浪尖上,去洛陽,有些要去送命的意義。
“如此……那二孃去。二孃去見總算便利了吧?”韓鬆氏起家道,“陛下邇來的確是對東王府冷淡了,在來過東王府赴宴以後,二孃也有月餘冇見過陛下,健兒,二孃親身去一趟,把事情跟陛下說了。你留下來,放心等二孃返來便好。”
可自當韓健成人,執掌了東王府以後,事情便產生了竄改。在她失落返來以後,韓健的姨娘們,更是連來存候都隻要一兩次,還冇見到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