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繼室日常 - 第34章

第34章[第1頁/共3頁]

文昌伯夫人以帕掩唇,笑道:“這可倒是合了那句‘媳婦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的老話了。”

“那兒媳先辭職了。”鐘文謹福了一福,退出了正房,去了分給自個的東配房,裡頭沉香正清算箱籠呢,見她出去,立時取了一身衣裳,笑道:“奶奶且換身衣裳罷。”

她叫沉香拿了個荷包給知客僧,笑道:“勞煩大師遣小我,帶我們到我們太太院子去罷。”

相互見過禮後,文昌伯夫人先是誇獎了崔九敏一番,見她被誇的神采微紅一副害臊的模樣,恐怕她臉皮薄遭不住,便轉而提及鐘文謹來:“二奶奶這張嘴,可真是巧,幾句話就把我說的心花怒放,可比我家阿誰鋸嘴葫蘆一樣的大媳婦強多了,嶽太太你有福呀。”

依著王氏與文昌伯夫人的商定,王氏與鐘九敏一行人先來,在正殿燒香還願時,儘量多遲延些工夫,而文昌伯夫人與祝明淵到了後,假裝不知裡頭有人,直接闖出來,如此鐘九敏與祝明淵既能打個照麵,又不落旁人話柄。

客院並不大,四四方方的,正房三間,東西配房各兩間,典範的四合院佈局,王氏帶著崔九敏住了正房,鐘文謹被安排在東配房,西配房留給隨行的丫環婆子們住,男仆們則另有其他住處。

因叫鐘文謹遲誤了些工夫,倒是與背麵纔來的文昌伯夫人以及二爺祝明淵碰上了。

至於會不會惹人非議?再不必擔憂這個的,因為來慈安寺上香的,不管男女老幼,皆是山前上馬下車下轎,徒步攀爬而上,這但是當今太後起的頭,誰敢拿它說事兒?

慈悲寺就在京郊的香山上,辰時解纜,巳時初刻便到了山下,世人自馬車高低來,為示誠懇,並不坐滑竿,隻徒步而行。

知客僧喚了個小沙彌來,叮嚀了一聲,那小沙彌便引著鐘文謹去了背麵的客院。

看鐘九敏把祝明瀾管的服服帖帖,便是當著嶽家諸人以及崔九懷這個新連襟的麵,也毫不收斂,便知文昌伯夫人是個好性兒的,見鐘文謹主仆幾個如此,說道:“這上頭涼,你們年青女孩子家,又未曾生養過,不好直接坐在上頭的。”又忙朝後叮嚀道:“翠屏,取三隻錦墊出來,給二奶奶並兩位女人坐。”

而沉香與白芷平日裡乾的也隻是端茶倒水繡花等等的輕省活計,拖拽鐘文謹如許要賣力量的活計,初時還行,背麵也開端舉步維艱。

這話天然隻是打趣話,鐘文敏嫁文昌伯世子祝明瀾的時候,前二太太張氏還活的好好的呢,實在說不上搶不搶呢,難不成王氏還能早推測張氏會是個短折的不成?

這些貶損自個的話,在文昌伯夫人聽來,必是王氏在謙善,但鐘文謹曉得的,王氏說這些話時特彆的真情實感,她算是明白為甚婆婆劉氏不待見她,長媳宋氏背後也對她無甚尊敬的啟事了,如許損人倒黴己的事兒做多了,能招人待見纔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