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承天昌壽[第2頁/共3頁]
秋心笑道:“有人乾與,多數是考慮的不敷周到,或是行動不敷迅,泄漏了動靜,我們此次不會的。”
蘇春水沉默很久,赧然一笑,微微躬身道:“我困於心中所求,彆無所見,竟對這三個題目一無所覺,實在忸捏,受教了。”
“我小時候看誌異故事,每到關頭時候,總有好人跳出來橫加枝節,非常可愛,”見此氣象,李清照笑道:“但願此次不會。”
李清照曾在少女時學過一些邊地俚語,雖隻是興趣,也可勉強對話,哪知問了很多人後,竟無一人聽聞承天寺之名,更彆提曉得在甚麼處所,無法之下,三人潛入縣衙,查閱處所誌,推算蘇軾任職期間,方在數十年前的記錄裡看到一句“……餘至昌壽寺,頗類黃州承天,感之念之,遂自改其名……”才恍然大悟,又查昌壽寺,很快肯定了方位,因而乘夜奔馳,到地頭時,剛好月至中天,非常溫和,映出一片廢舊古刹,門楣坍塌,牆垣剝落,青苔交橫,間有幾聲鸛啼蟲鳴外,寂無人息,冷冷僻清,毫無和氏璧這等傳國寶貝地點之地該有的氣象。
李清照嬌軀微微一震,似找到了某個節點,眼神驀地迴轉腐敗,完整醒來,盯著秋心看了好久,又望向蘇春水,神采奇特,不幸又敬愛,又很快斂去,淺笑道:“我想起來了,世傳東坡先生做這篇紀行時,正謫居黃州,那兒正有座承天寺。隻是在我三歲大的時候,先父啟我書法,曾出示這文章,並言東坡先生後半生中,經常對此文長長嗟歎,弟子扣問,又一言不,厥後聽聞是就教了佛印大師,密議很久,將此文傳與先父,似是偶然提到,文中所記承天寺並不在黃州,而是在崖州。”
李清照曉得秋心亦為女兒身後,且生的那樣都雅,天然更靠近幾分,又因較二女為大,雖她們神通泛博,卻仍那樣嬌嬌怯怯的,便模糊將她們視作mm,不待二人答覆,淺笑起家,出院號召飯菜了。
三人相互看了看,拾級而上,驀地山道旁林間傳來一聲輕響:
垂垂偏西的陽光照進窗來,為這春季儘力添上一層暖意,蘇春水按劍肅立,掃視四周,見李清照如墜夢中,現出溫馨色彩,俄然悄悄嚶嚀一聲,緩緩展開眼來,眼神倒是混渾沌沌,一片悵惘,渾然不知身在那邊,又見秋心指尖緋紅淺光一閃而逝,口中低低吟道:
“恰是,先生亦曾放逐崖州,放牧處所數年,極得民氣,或許有甚麼現,另有……”
此時已近傍晚,落日斜照,西風蒼蒼,吹動天井中低低枝木,長長的影子鋪在一方半涸的水池裡,遮去了幾分本無多少的陽光,凍得幾株殘荷瑟瑟抖,激起一圈圈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