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章[第1頁/共3頁]
“可‘黛’不是墨色嗎?有黛色的玉嗎?”當時黛玉卻冇聽懂內裡的雙關,不過她倒是想起個宿世困擾她好久的題目,心想父親總不會答她一句“玉帶林中掛”吧。
……
黛玉在裡間閒閒坐了半晌,就聽得外間腳步聲,丫頭回話聲,男人問安聲,環佩輕撞聲,衣物摩擦聲,等次響起。不一刻,兩人坐定,敘了起來。
黛玉內心裝著孫姨娘剛纔說的話,到了園子,不自發地就彎向了父親的內書房。
黛玉支起耳朵聽了會兒,不由萬分戀慕起了賈雨村夫子,比起他會趕上的冷子興,冷子興的這位老丈人,言語也太有趣了。雖則每個題目都有問必答,卻都是惜字如金,正端莊經的回著官話,多一句彆的也無,更不要說八卦了,來來去去隻是老夫人安康,兩位老爺肅正,兩位夫人賢德,璉二奶奶持家有方。至於寶玉連家裡幾位女人的事,他一個外管事,是不大清楚的……一起說下來,有效的內容,比黛玉本身本來記得的還少,隻把黛玉聽得耷了耳朵,擲氣地想著:也不知煙霞姨娘為甚還說得下去,如果她在內裡,早就將人攆了出去,那裡還巴巴地又給添茶水又給加果子的。
這內裡本還含了黛玉名字的由來,黛玉幼時,父親常帶她到內書房玩耍,初初教她識字時,也曾指著牆上各個條幅與她熟諳。認到此幅時,黛玉便問:“君子是誰?”父親一時大笑,往窗邊看去。黛玉也轉臉,卻隻見母親在窗邊看書,也不知父親為甚笑得如此高興。彼時父親給她講起了君子*4,提及君子,天然要提六德;提到六德,則“君子比德於玉”,自就要說玉。那些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君無端,玉不去身”的詩句,父親是張口就來。說到鼓起,笑謂:“是以我家玉兒,取名‘戴玉’是也。”(1)
無人應對。
待出房告彆孫姨娘時,黛玉想著方纔的那幕,不由讚了句:“姨娘美意義。”孫姨娘也不敢居功,照實說了,這原是老爺的主張。想起黛玉的叮囑,因恐姐兒不喜此事叫老爺曉得了,因而乾脆將昨日稟事時兩人的言語複述了幾句。說時心中一動,又將老爺當時的神情氣色,著意細描了一遍。
窗前仰首坐著的人,單身浸在餘暉裡,幾淡得連影子也無……
父親好似要如這酒香般,化入這滿室的孤寂裡,無處再尋。
……
YY紅樓:
另:林父雖是笑談,但實在,黛玉出世時,身子就不好,以是小臉看著泛青。(原著第三回裡有寫“便知他有不敷之症”,小孩子家家,那來的“不敷”,還不是胎裡帶來的。)
黛玉心機細緻,聽得孫姨娘所述,就是一怔,再想了想條幅的方位,複又一酸。阿誰條幅,她是常見的,極古的漢隸,隻寫得八個字“君子萬年福祿宜之”*3。那是母親寫給父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