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開中法[第3頁/共3頁]
“鐘徒弟,何出此言?”崇禎天子不解的問道。
鐘進衛卻還在那邊說好處:“陛下,鹽價下來後,不但冇有私鹽的運作空間,產量上去後,每年的鹽稅會大有支出,並且讓鹽價在老百姓的餬口本錢中所占比例大為降落,能夠騰出銀子來采辦其他東西改良餬口,比如買點肉,做幾件衣服,都是陛下的德政!臣阿誰天下,衣服是隨便穿,舊一點就扔了都冇人要,哪像現在如許,義捐內裡,就冇多少舊衣服能捐出來的。”
崇禎天子拿眼睛看看王承恩,王承恩曉得皇上是讓他來講,因而,他答鐘進衛道:“朝廷除普通渠道以外,還用過開中法,開中法又分為兩個階段。孝宗弘治前,是以糧換鹽引;孝宗弘治後,葉淇為戶部尚書﹐改舊製爲販子以銀代米。”
”陛下,這個戶部尚書隻是因為鹽引積存,就改了體例,這個彆例較著有題目。他完整能夠增加食鹽產量來消化這些鹽引,但卻冇有這麼做,而是折成現銀直接買。這對朝廷實在一點好處都冇有,對他們這些當官的,那些鹽商卻都有好處。”
不過不敢讓崇禎天子等太久,直接說道:“陛下,臣覺得,加大食鹽產量,重新啟用以物換鹽的開中法,把代價定低點,讓販子無益可圖,對了,東北不是有戰事,西北有災情麼,就讓販子往這些處所運糧,然後調換低價鹽引,要讓小本錢販子也能用糧換鹽,這個度能夠詳細衡量,歸正就是要突破目前那些大鹽商把持就成。當然,代價不能一下放開,要漸漸的打擊現在的售鹽格式,直到冇有私鹽的空間為止就差未幾了。”
鐘進衛最後總結道:“以是,看似國庫銀兩多了,但實在對於朝廷來講,用銀換糧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暈,你們是如何想出來這招的,這些腦筋都有病。”鐘進衛對這些明人的行動感到有點冇法設想。
“第一,鹽商少了收糧運糧的不成控風險,直接用鹽買,讓他們節儉了本錢。”